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64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77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例一、<大学语文>(2006年,魏饴主编)<爱国文选>单元情景教学 主题:爱国主义.事件或情节:编写手抄报. 学生操作内容:全班学生每人(或两人一组)编一份"爱国主义专刊"的手抄报. 教师操作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着重提供指导(包括列出参考书目录)、帮助、咨询. 目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排版、设计,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动手编报能力.江西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42.
在自然主义的小说和戏剧创作中,情节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而琐碎凌乱的细节则缤纷绽放.细节的缤纷绽放,决定了现代叙事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谋求摆脱统辖传统叙事文本的"必然性"逻辑,而在"偶然性"中寻求出路.在西方传统文学叙事中的"必然性"原则向现代主义叙事之"偶然性"原则的现代转型中,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乃两者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3.
"游走式"情节是长篇小说在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展开情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以"游走"情节作为主体的文本中,人物在漫长游走中的目标追求和无休止地游走与渴望归宿的目标期待对于丰富深化文本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游走"情节的角度还原分析《西游记》和《堂吉诃德》,认为《西游记》是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堂吉诃德》是写实主义亦庄亦谐的游走叙事;明晰两个文本的救赎与救世的目标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中的喜剧性,喜剧中的悲剧性"的独特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5.
46.
青石村这个名字,虽然普通,但很雅致。 青石很普通,但用途广泛。用青石铺成路、街,砌成桥,刻成碑,或是在小溪边将衣服直接在青石板上锤打,都有可能因此而得“青石”地名。南京新街口附近曾有一条用青石铺成的大街,名叫:“青石街”。  相似文献   
47.
主要从叙述视角与叙事方式以及顿悟等方面论述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现代短篇小说技巧的形成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8.
从立法机关对检察机关的酌定不起诉权的态度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分析,"犯罪情节轻微"是我国检察机关行使酌定不起诉权的前提条件,而将"犯罪情节"理解为量刑情节则有助于充分实现酌定不起诉权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49.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品格.但它作为"历史中间物"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在叙史过程中,"当代文学"的内涵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转换,使其"下编"止于浮泛评述;以"一体化"的实现和解体作为叙史情节结构和文学史观,既显示出史识的洞见,又对复杂的文学情境造成了一定的遮蔽.  相似文献   
50.
《对面的女孩》中所叙写的日常生活体验本身并没有很高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但对人生刻骨的悲凉和体悟却深深地触动了现代人的灵魂。若从文化的层面解读 ,这部小说的主题已远远超过了其题材本身的意义 ,作者所要探讨的其实是当代乡下人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纠葛、冲突中的尴尬处境和凄凉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