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987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3227篇
社会学   16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期图从叙事学,尤其是中国叙事学理论的宏观角度来阐述鲁迅《呐喊》、《彷徨》文本,在中国本土化的诗学领域里论述这两部小说中的意象问题。通过鲁迅这两个文本的阐释,笔者也发现东方复调文本先声.  相似文献   
992.
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拉康镜像论的主要出发点,是改造过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它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其另一个重要的内里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座的小他者伪先行性论。拉康的先行性,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真在加以认同。  相似文献   
99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美女"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审美意象.从<离骚>开始,就建立起了美女与文士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在此后的诗词发展过程中,美女逐渐成为文士的代言人.封建社会的文人与女子在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大多会遭遇"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的不能自主很自然地将二者的关系拉近,使文人在对女性产生强烈身份认同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感慨沉淀为深刻的臣妾心理.  相似文献   
994.
名词所指具有空间特征,故名词具有空间义。名词也具有空间量。空间量是名词主要的词类语义基础;名词空间量的主要语法形式是名词加量词来修饰。名词表达空间义时一般出现在句法结构的主宾语的位置上,以加量词为常式,但表示类指性事物时不加量词也具有空间义。  相似文献   
995.
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的现代诗人朱湘,在其新诗创作中选用了大量的民族神话意象;同时,他注重将复杂的象征内涵与强烈的启蒙精神熔铸于意象建构中,借“古事”传达其讽喻现实、呼唤英雄与追求解放的现代理念。就审美层面而言,民族神话意象以其本身的超越性、非理性和原始性特质,为朱湘诗歌增添了灵动之美、韵味之美与拙朴之美;其在彰显朱湘诗歌古典美学风格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意象体系与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社区营造-儿童发展”的框架,从社区共同体视角审视乡村教育贫困问题,尝试从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来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困境。以国家级贫困县T村“图书导读试验”个案研究为例,分析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发展、社区营造和贫困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阐述贫困山区教育扶贫和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一方面,以社区共同体意识的重塑、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枢纽,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协同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满足留守儿童的补偿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以形塑和谐共生的乡土社会成长模式为着力点,培育村民社会创新精神和贫困的社会化治理路径,构建“通过教育扶贫”与“扶教育之贫”的互助互益机制以及城乡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促进国家儿童福利政策和地方性社会福利供给有机结合,通过环境友好型社区建设促进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997.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彝族诗人倮伍拉且以古朴的彝族文化为写作积淀,并藉由纯质真诚的诗意风格、理智透彻的诗作态度、质朴磅礴的诗性抒发,塑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的意象。探究其诗歌意象的,深入挖掘彝族文化中蕴藏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核。结合诗人创作的年代背景与写作倾向,贯注其诗歌创作的历程,剖析出彝人潜意识中的生命意识,揭明彝人民族精神的符号体现与传统文化的时代挑战,体察诗人故乡情思的艺术哲思,并指出诗人写作主题的审美移情和诗歌取向的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999.
商洛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处板块交界处,岩石出露多样,石窟的开凿方式具有典型代表性。现场调查表明:商洛市现有石窟12处,多开凿在隶属长江水系的丹江或金钱河等河流附近的崖体上,且主要分布于商州区—丹凤县一带;石窟开凿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受地质构造影响,多数石窟在硬质岩的风化凹槽或天然岩洞的基础上开凿,多位于山体断面的中部;硬质岩区域开窟一般规模较小,洞窟形制不规则,沉积岩区域石窟多为中型石窟,形制较规则;受人文环境影响,也存在花岗岩区域开凿的石窟,洞窟大小差别较大,有中型石窟存在,形制较规则;整体上,商洛市石窟平面多呈长方形或近长方形,顶部基本为平顶。研究结果对我国中小型石窟的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互联网零工平台在构建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系统、促进灵活就业、实现劳动力供需精准匹配的同时,新的结构性因素也引发了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基于空间区隔的问题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的社会融入面临着四大区隔,即流动“栖息”形成的地理区隔、复原力不足形成的自我区隔、工作洞形成的职业生涯发展区隔、脱嵌形成的社会参与区隔。面对青年农民工骑手群体因空间区隔而产生的社会融入问题,可搭建以“通过空间营造实现资本积累”为核心的社会工作实务框架,采取以复原力任务中心模式及“1+2+N+n”社工协同治理模式为中层干预方法的空间营造实务路径,增加骑手的心理、文化、社会和政治资本,以此突破骑手群体面临的空间区隔;构建“减压-支持-发展-参与”的骑手服务模式,重塑物理-心理-人际-治理平衡发展的四维空间,最终达致理性和平、宽容接纳、诚信友爱、平等尊重、人人参与的社区关系,以服务型治理推动社区整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