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14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966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晚清私寓是戏曲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既是一种培养艺人、传承戏曲的组织,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形同歌楼酒馆。私寓弟子演戏之外,亦凭借自身姿色,兼营侑酒等娱乐活动,同时具有倡、优两种身份。因而,与普通的科班、戏班等传承组织相比,私寓在弟子的来源与选择、培养方式、师徒关系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色,并对后世戏曲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郭庆远 《人才瞭望》2014,(9):107-107
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是最为常见的小道具,其使用面甚广。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方面,小小的扇子大有文章可做。老生戏中,用扇子最多的可谓是诸葛亮。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鹅毛扇。  相似文献   
43.
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源远流长,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及韵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社会变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新的音乐形式层出不穷,其中,将我国传统戏曲和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歌和流行歌曲中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戏歌"便是其中一种.这种新型音乐的产生让我国戏曲音乐实现了在当前文化环境中的发展与重塑.本文对"戏歌"的相关概念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简析,进而阐述戏歌和戏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戏曲音乐在"戏歌"的流行中所展现的现状进行剖析,并且提出戏曲音乐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发展与重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徐悲鸿作为近现代美术史上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其所有重要的行为和言论,大都是围绕着“改良中国画”这个理想进行的,这与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密不可分。徐悲鸿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本能的民族情怀,同时又具有西方的审美心理与知识结构。他在选择运用西画合理因素改良中国绘画时,既坚持对中国画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段的改良,又有所选择地运用了西方写实手法与造型观念,并且结合本土的文化资源与民族特点,坚守民族艺术特有的笔墨语言,在绘画创作上始终体现着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5.
在中国古典戏曲描写中,"咒语"常出现在唱词和科白里。就形态上看,可分为自咒与他咒两种类型;就内涵上看则涉及爱情生活、巫术攻侵、战事、佛道文化等等方面。对这些咒语事象作民俗文化学角度的考察,探究它们的形式、内涵、源流、变化及其在其它文体文献中的反映,可以见出文学母题学的传承性意义,以及戏曲作品"叙事单元"模态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6.
张大新 《中州学刊》2012,(1):196-201
当下,民族戏曲的生存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站在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将戏曲遗产保护纳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工程中,强调民族戏曲启智益民、规风正俗的教育功能,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稳固的组织机构,在固本守正的前提下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建构融非遗保护、戏曲创作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7.
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充分表现了戏曲的形式,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就是程式化。戏曲程式化特点的集中体现主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的技巧。戏曲表演的技巧体现了一个戏曲演员的艺术素养,其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是必要的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了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以及"技与戏"的辩证。  相似文献   
48.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京戏校)的琴房门口,伴随着学生们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的胡琴声,我见到了周志强老师。他并不如何高大,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平易近人地一笑。乍一看周老师如此的平凡,可他在圈内却是赫赫有名的大琴师——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李渔的戏曲活动总体上是以商业经营与赢利为旨归的.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李渔出身和经历形成的商人品格、以出版为依托的商业戏曲活动、戏曲创作中鲜明的商品化色彩、李渔家班演出活动的营业性等方面来论述商业化的"治生"方式对李渔戏曲活动的影响,说明李渔的商品意识在戏曲活动中的谋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50.
福建当代戏曲作家群体,是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典型意义的群体.其兴盛,是由于当年以政府的力量酿造和推动了一种文化氛围、文化合力,驱使着剧作家们繁拢、感奋,在剧作中释放文化激情和精神力量;其消隐,也同样主要导源于政府所驾驭的社会发展趋势,抽去了戏曲兴起时曾经凭借的那种文化的氛围与合力,使戏曲作家们进入彷徨无据的生存状态与文化状态.随着剧作家的消隐,戏曲剧场便也空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