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9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管理学   7738篇
劳动科学   333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624篇
人口学   272篇
丛书文集   545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130篇
综合类   13408篇
社会学   2052篇
统计学   2643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980篇
  2014年   2132篇
  2013年   1709篇
  2012年   2276篇
  2011年   2520篇
  2010年   2212篇
  2009年   2545篇
  2008年   2797篇
  2007年   1995篇
  2006年   1729篇
  2005年   1807篇
  2004年   1527篇
  2003年   1374篇
  2002年   1114篇
  2001年   996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地方居民作为地方文化的活载体和保护主体,其积极主动的文化保护行为对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将"文化认同"和"个人社会资本"两个与居民文化保护行为有关联的因素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从而构建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探讨影响居民文化保护行为的机制。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文化认同、个人社会资本和主观规范对其文化保护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对葡萄酒投资市场的波动性进行研究,选取伦敦葡萄酒交易所(LIV-EX)发布的样本区间为1988年1月至2013年11月的LIV-EX Fine Wine Investables Index月度数据,对FWI月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异方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基于GARCH(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族模型来描述FWI的波动集聚性、敏感性及其杠杆效应。结果表明,FWI月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其指数波动具有高阶ARCH效应,并且具有正向非对称的反杠杆效应,但不存在ARCH in Mean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学校行为偏差青少年作为一类长期受到集体排斥的边缘群体,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本文基于优势视角理论,通过对怀化市某学校行为偏差青少年现状的阐述和归因,以接纳和同理的原则,探讨社工课堂在该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和介入策略,以及在学校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根据本文的活动分析,社工课堂对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矫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实际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如何进行政策引导成为关键问题。以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政策(财税〔2017〕38号文)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政策效果。结果显示,投资抵扣税收优惠增加风险投资基金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投资,且对有限合伙制基金、投资本地基金、经验丰富基金以及非国有基金的正向作用更大。排除投资价格竞争、新基金设立、新企业创建以及税收套利等替代性解释后,证实投资抵扣税收优惠的影响渠道是提高基金的风险承担。风险投资基金策略更多转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说明结构性减税政策具有显著的定向引导效果。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财税〔2011〕58号文)为对照,检验不同形式税收优惠的影响,发现整体性直接降低风险投资基金企业所得税率造成基金的初创科技型投资和风险承担下降。研究表明,相对于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更有利于激励风险投资支持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8.
内疚是个体在自我道德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或他人思想、言行违背了某种道德标准,并觉得自己应为之负责而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自我聚焦的情绪体验。适度的内疚具有亲社会效用和道德发展功能,而过度的内疚则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现有研究不仅从内部焦虑、依恋关系、因果报应、交换互惠和脑神经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内疚产生的机制,还从道德发展水平、共情能力、认知归因、气质类型、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内疚情绪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个体内疚情绪培育和管控路径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内疚在完善个体道德品质、促进人际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统一研究范式,加强脑神经机制及跨文化研究等也是今后研究应予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