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17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1277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择”开头的词语往往字字千钧:择校、择业、择偶……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你沉甸甸的希望,每一个词语都让你不得不慎之又慎。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82.
英语与汉语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英语凭借其强大的吸纳能力与包容性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促进了自身的繁荣。英语对汉语词语的借用,既与西方读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分不开,也与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从外国诗歌语言中借鉴而来的欧化语言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为欧化词语的介入、语法与句法的更新以及语言表述方式与诗歌功能的拓展三个层面。尽管其命运坎坷,但已经内化为现代诗歌不可离析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4.
刘彩霞 《阴山学刊》2009,22(4):46-49
“乌”族词的形成源于乌鸦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又蕴含了汉民族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乌”族词可以分为形象词语和象征词语两部分。形象词语又以视觉形象居多。象征词语包括借物征取义和借谐音取义两类。  相似文献   
85.
克里普克在反驳指称描述论和正面论证指称因果论的过程中,实际上曾使用一个借用语用学事实的论证,即本文所说的"语用学论证".如果确有这样的论证,则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个论证无论在肯定或否定的方面是否是有效的.通过分析,这里的结论是,语用学论证在事实陈述上也许是客观的,但在论证的整体上,则要么是循环的,要么是无关的.因此,语用学论证用于支持直接指称论的某些特定版本,比如指称的因果论,很可能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86.
许少峰编纂的《近代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性工具书,但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和立目仍有偏误。如词典中收录的"擦头皮儿"、"大轴子"、"火手"、"壳子"、"弄窝子"、"扒沙"、"牙不约儿赤"等十余条词语的释义不确,还有"不兑"、"区区将将"、"忔忽儿"、"新梁兴"等多条词语在立目或者注音等方面也不尽妥当,需要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87.
《汉语大词典》关于"叉手"一词的三个义项:1.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2.抄手。两手交笼于袖内。3.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两掌对合于胸前。胡氏与汪氏以及《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是否各有得失?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祖堂集》成书于公元952年,由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修,其中的许多原始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开始为中国学者所重视。《祖堂集》将"叉手"与"合掌"对举,分别代表僧俗两家礼仪。从对"叉手"一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叉手"一词至迟在唐末五代就用来表示我国很早就有的拱手礼,其基本手势是两手相握,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用于见面、作别或者答话、问话之前所行之手势。在西晋,与"叉十指"一起被汉译佛经借去对译印度的"金刚合掌",从而在佛教典籍中使"叉手"一词具有"两掌对合于胸前,微微交叉手指"的佛家义。而"叉手"一词在世俗生活使用中具有了"才思神速"的典故义,并衍生出两手意相交以表达轻松自在情趣的意味。同时"叉手"还是建筑上的支承构件,即民间俗呼之斗拱。《汉语大词典》第三个义项说的就是佛家的"叉手"义,然尚可添加"微微交叉手指,即印度佛教之'金刚合掌"之语。而其第一个义项"两手在胸前相交,表示恭敬",所言即为"拱手"礼,惜乎其说之不详,应当补充"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亦即民间之拱手"。同时从《祖堂集》中僧人所行的"叉手"礼实为"拱手"礼,表明至迟在唐末五代时期,"叉手"的方式已经与拱揖相似。  相似文献   
88.
胡继华 《云梦学刊》2009,30(4):98-102
怀藏对词语的激情,穿越厚重的文化空间,渴望用修辞手段来支配词语的命运,从而以“灾异”的风格描摹词语的魅力,这应该是刘恪的《词语诗学》的抱负之所在,同时这也就完成了当代诗学的一次大胆的创化。搜罗集体记忆的碎片,通过编织文本的艺术来呈现人类文化历史的残像余蕴,实现宏大的历史与微渺的体验之间的沟通,《词语诗学》体现了全球时代中国诗学的一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89.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生词英语译释存在的译释方式不妥、译释不够准确、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忽略生词的用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例举分析,指出这些问题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语理解错误,以致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容易出现语义及语法层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90.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