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9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争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既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理论的争论,始终是和价值理论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原则的确立,对于重新认识剥削和私有制的关系,对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围绕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生产资料私有制姓资还是娃社、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合不合理等问题展开了理论上的大讨论.只要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理性地发挥政府作为,就可以降低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程度,促进分配和谐.  相似文献   
73.
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丰富和发展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共同富裕三大理论板块,其中,按劳分配是“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用”,共同富裕是“魂”。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关于中国新时代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应当着眼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和社会组织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和数据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施相关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祉社会、幸福社会。  相似文献   
74.
当今中国,在社会财富的占有和分配方面,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越来越明显,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问题的讨论,本文运用邓小平理论去探讨这一热点问题,力图理清思路,寻找正确的公平观念。  相似文献   
75.
文章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结果。在多元经济结构中,要求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既要坚持按劳分配又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元分配机制,使收益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76.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继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实现重大突破后,  相似文献   
7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78.
按劳分配并不能完全消灭贫富差距,使所有劳动者同等富裕,但不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为走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当前,急需为按劳分配创造一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9.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都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同时,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要素收入也逐步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既为进一步贯彻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现实依据,也强烈要求全面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80.
毛泽东理想中的公平是分配的均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公有化改造之后,继续提升公有化的程度。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以后,他虽然批评了平均主义,对经济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没有能够实现改革理论的突破。为了既提高经济效率又不损害分配公平,他批判物质利益原则,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改善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