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专业课教学要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就《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几年来作者在上述方面的教改实践。  相似文献   
72.
自著名学者马克·杰斐逊1939年提出“城市首位律”作为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它已不单单反映某国或某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人们还为之附加上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智能和情感。  相似文献   
73.
影响注塑成型铁氧体磁性能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磁粉的物理形貌、粒度分布以及径厚比讨论了磁粉的表观物理性能对注塑磁体磁性能的影响.通过磁路等效原理和建立磁粉形貌模型解决了注塑成型工艺中磁粉的选择问题,为磁粉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何绍辉 《南方人口》2010,25(4):18-25
农村青年婚配难是各种结构性因素与非结构性(场景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生性别比失衡、婚姻梯次和年龄结构差等是导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结构性因素,而个人条件、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网络等则是引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非结构性(场景性)因素。本文基于辽东南东村光棍现象的实地调查,通过引入社会排斥理论,对农村青年婚配难现象的非结构性因素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身体排斥、身份排斥、经济排斥、观念排斥和社会关系排斥等是导致农村青年婚配难的主要排斥机制。婚姻排斥作为一个集场景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分析性框架,是我们理解和解释婚配难、婚姻市场失衡等问题的新的理论视角。农村青年要想顺利地进入婚姻市场,青年自身、基层组织和国家必须“力所能及”地克服和消除社会排斥机制。  相似文献   
75.
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相似文献   
76.
在我国,普通高院的数量及在校生规模在高等学校占有较大的份额.由于在生源状况、办学历史、人文环境、师资结构、硬件设备等方面与重点高校存在客观差距,如何构建适应国情、校情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普通高校必须面对的命题.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安徽省出生性别比状况的描述,从婚姻家庭和城乡二元差异角度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对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将会产生的婚姻挤压、异质性婚姻增加等现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8.
课题组以飞机支线架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熔接痕和气泡为优化目标,通过浇口位置寻优和更改浇口形式,消除了塑件成型过程中在浇口附近产生的熔接痕和气泡缺陷,同时发现了熔接痕和气泡在塑件成型过程中位置和形状的一致性;将浇口直径、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V/P转换体积和保压压力作为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工艺参数寻优,对熔接痕和气泡缺陷进行多目标优化,发现浇口直径对熔接痕和气泡的影响度较大,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模具温度60 ℃,熔体温度245 ℃,注射时间5 s,V/P转换体积99%,保压压力245 MPa,浇口直径1 mm。同时发现熔接痕和气泡在受工艺参数影响方面具有一致性,证明了熔接痕和气泡在形成机理、成形位置和形状、受工艺参数影响度的一致性。最终结果是熔接痕长度减少了35.66%,气泡面积缩小了26.74%。浇注系统和工艺参数优化2方面因素,为今后对熔接痕和气泡缺陷研究,以及工程生产中消除熔接痕和气泡缺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9.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岭脊地段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属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支护变形、支护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针对该隧道特点,开展以变形为主的施工监控量测,进行了变形分布规律、累计变形与最大变形速率的关系、变形与围岩条件的关系以及变形与施工方法的关系等综合分析。提出挤压性围岩隧道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80.
窦娥形象的萌生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经两汉、六朝、唐、宋时期的不断发展,至元代登上戏曲舞台,成为关汉卿剧作中一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其展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庶女,汉代孝妇,六朝至宋之孝妇,元代窦娥形象的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