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3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以来虽历经冲击,但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成为中国走向全面 现代化的深层障碍。本文在对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演变作—历史反思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建构、文化 启蒙、商品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久化的科学评价等若干方面,提出了实现传统 政治文化的创造性更新和转换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2.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政党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借鉴西方政党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走过近60年历史,其发展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其核心价值在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后,一直是以一贯之的,即使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受到破坏的"非常时期",仍然被坚持着。这些核心价值也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4.
浅论政治学和政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学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 ,政治制度的研究在政治学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受到过挑战 ,但终究无法取代。政治制度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 ,反过来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 ,严肃认真地研究我国的政治制度 ,不仅是推动政治学发展的学术需要 ,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改革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5.
政治伦理是邓小平政治实践的重要维度,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伦理内核和伦理基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权力意识是他的主要政治意识伦理思想。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上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合理性问题、高度关注政治制度的善性问题、重视发挥政治制度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示范的作用。在政治行为上坚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中国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6.
从洛江区村干部腐败案查处情况及其呈现特点入手,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一般和特殊层面的根源,提出了治理村干部腐败的思路:(1)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行政;(2)加强司法的建设,增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提高腐败的风险系数;(3)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执政党的行政文化建设;(4)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5)加强权力的社会监督;(6)完善社会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57.
隋唐律令制度博大精深且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以至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不过,由于各国社会条件、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古代朝鲜、日本等国虽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但仍保持着很多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8.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相似文献   
59.
建立完备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马克思结合巴黎公社经验,设计理想社会的民主政治制度时,强调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能力,共产党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利的必然,没有看到权力脱离群众的可能和“三权分立”的优点,忽视了以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借鉴西方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制约机制,强化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彻底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0.
和谐社会在政治制度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重要契机,这突出地表现在和谐社会为政治制度建设规定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尊严的价值理念,提出了以民主法治和社会公正为侧重的基本目标,并在路径依赖强化、政治权力运行、制度环境配合、观念因素支撑四个方面为政治制度建设确立了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