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371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100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826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2099篇
社会学   429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对一些稀土元素的发现、分离、提纯的前后经历过程及它们的命名、性质特点的介绍,可加深人们对稀土元素的认识,且对稀土元素的研究及利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嬗变的历史思潮来看,三教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其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牟子所撰写的《理惑论》。自始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逐渐流行,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宋元时期,公开倡导三教合一论的知识分子不乏其人,其中著名的包括苏轼、文彦博及元代的耶律楚材。至于宋儒摄取道释二教的某些理论以成就已说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23.
回归思想是伊斯兰教哲学在中国演变的一条明确的线索,明末清初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此说展开的。按时间顺序叙述诠释者对该思想的不同理解与分析,以此阐述伊斯兰教哲学中国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4.
本文回顾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过程 ,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社会背景 ,提出“向生命本身学习”的研究方法 ,指出转换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对一维雷诺流动中几个物理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雷诺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流体中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单宽体积流量、单宽分离力、单宽摩擦阻力和压力中心的位置等几个物理量的方程,并分别分析了它们随间隙比的变化规律.求出了流体出现倒流现象时的间隙比.  相似文献   
26.
男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男护生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在男护生临床带教中,如何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男护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合格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我国改革后的刑事诉讼审判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对抗制的合理因素 ,试图加强庭审中辩论的强度 ,进而实现“对抗求证、对抗求真”的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对支撑对抗制庭审的审前程序的研究 ,所以难以发挥改革后此庭审模式的优势 ,严重妨碍了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借鉴国外预审程序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公诉案件审前程序  相似文献   
28.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的自我调适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个成熟的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教具有自我调适的功能。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1 3 5 0年 ,经历了与中国社会漫长时间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厚性与包容性以外 ,也与伊斯兰文化本身自我调适功能的作用有关。这种功能是由伊斯兰教的内在素质所决定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伊斯兰教 ,必然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当代中国各族穆斯林 ,应谋求健全、完善中国伊斯兰教的自我调适机制 ,主动向国家的意志靠拢 ,从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 ,努力地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协调。  相似文献   
29.
文章从政治的视角考察了汉魏文学 ,辨析了汉魏时代儒家诗教、文的自觉等理论问题 ,勾勒了汉魏文学与政治的流变态势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史书记载波斯“不净人”专事“弃尸于山”,文章考察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丧葬史,认为“弃尸于山”反映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祭司、抬棺者、洗尸者和抬尸者均参与丧葬仪式,其中只有抬尸者才从事宗教意义上极度危险的职业,文章认为“不净人”正是此专职抬尸者(nasā-sālār)。从该教教义和礼俗来考察,“不净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为了战胜邪恶,中国史籍称之为“不净人”,乃缘于教内人与教外人,族内人与族外人由于不同立场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