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冯赫 《东岳论丛》2019,40(4):90-96
明清时期,汉语里出现了与问数词"多少"功能相似的询问数量的"许多",这个"许多"虽然与表示多量的"许多"同形,但两者的意义、功能和来源都不相同。问数词"许多"的来源形式是询问数量的"几许+多"结构式,由于汉语构词的韵律操作使得"几许+多"结构式删除疑问语素"几",从而变化为问数词"许多",这是汉语历时演变过程中韵律构词促动的演变。由相关结构式变化为问数词"许多",也涉及结构式认知"完形"(gestalt)的因素。  相似文献   
52.
赛德克语的数词系统由系数词和位数词组成。辅助数词虽已出现,但还不足以构成一个系统。系数词主要是一到九共9个数字的基本数词。位数词发达,特别是十位数的层次区分非常细致。赛德克语数词在构成时,表现出黏着型语言构词的典型特征。当它表示数目时,更是呈现出严整的规律和整齐的类型化特点。  相似文献   
53.
由于与信息时代、数字社会的表述时尚相契合,数词修辞方式在语用现实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使用语域不断扩大,使用频度明显增加,并且形式多样,功能独特。对现实语料的研究分析表明,各类语体中大量使用的数词修辞方式主要有数联、数括、数组、数变等类型。  相似文献   
54.
中外数词文化含义的研究视角和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国外学者较注重数词在多文化中的多样性、语言的类型学差异以及数字的认知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侧重考察数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源与流。数词研究涉及语言、文化、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要求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55.
数词三论     
本文分三部分对数词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对量度的载体重新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对数词的类型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对数词的一些非典型形式作了较具体地说明  相似文献   
56.
讨论了英语中特殊的数词习语的内涵与翻译,籍此使人们引起认识:英语数词习语不易翻译,不可想当然地望文生义,仔细阅读相关语境下的文字及其文化背景或对相关习语检索、考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7.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之一就是擅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的词汇,尤其是数词,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因此,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然要落实到其中数词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对诗词中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应以忠实原作为前提,遵循数字翻译原则,并根据数字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原文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58.
英汉基本数词的语义由数量范畴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投射到其他范畴,使数字概念不断扩充,语义不断扩展,产生相应的认知语义。英汉基本数词的认知语义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英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共性使相同的英汉基本数词在从数量域向其他域投射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同的认知语义;英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在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受到的影...  相似文献   
59.
数词略语是"文革"语言的一大构词特色,对"文革"时期的数词略语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语言特色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革"语言的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对"文革"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0.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数词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精确的数字能传达清晰、确切的语义信息,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其语义由精确转变为模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诗中数词的模糊性和修辞功能,并提出了一些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