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宋代宗室画家置身于文人画与院体画两大风潮并行的宋代画坛,与皇家画院有着天然联系,又保持着士大夫的精神趣味,成为沟通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津梁。北宋后期赵令穰响应苏轼文人画的号召,擅长文人化的烟水长卷和山水小景,将院体技法融入文人画。南渡画风趋于多元化,士大夫化的赵伯驹、赵伯骕兄弟复归金碧山水,将文人意趣融入院体画。晚宋文人画上升时期,诗书画大家赵孟坚擅长岁寒三友、墨水仙和墨兰,将院体画技法融入文人墨戏而消融无迹,成为对苏轼以来文人画重“神似”轻“形似”的纠偏,对入元宗室文人画家赵孟頫影响甚巨,也对后代文人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12.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墨戏"是一个耳熟能详,颇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墨戏"从多方面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中国绘画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