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864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部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既能寄予抒怀之志,又能显现自我的品行情操,暗含着理想化的人生图景,优雅而惬意。  相似文献   
72.
张一南 《东西南北》2013,(17):72-74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义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耶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了司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让生活更舒适的小器物;至于研究经学的论文、吟咏感怀的诗歌、抒发情志的散文,他们也都样样在行。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全能型的文坛大师。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透过福建文人叶明勋、王新民、欧坦生等20余人之赴台或涉台活动的史实,简要描述了台湾光复初期福建文人与台湾文学关系的三个层面:福建报人与台湾文坛、福建学者与台湾文学研究、福建的作家和艺术家与台湾的文学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4.
古夫 《山西老年》2009,(12):47-47
保护动物、爱惜生命的观念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从以下这些别有情趣的古代惜生、护生诗中就可见一斑。古代文人雅士在吟诗作画之时,也不忘关怀花鸟虫鱼的温饱。白居易信步池边,看到儿童钓鱼  相似文献   
75.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风格 ,是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产物。文人画发端于六朝 ,其绘画理论与实践 ,从美学史的角度来看 ,也是庄子美学思想、六朝美学理论发展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76.
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中总是或隐或现地置一或几处农舍、几个渔夫或樵夫。在这些山水画中的农舍、渔夫、樵夫的诗意存在中,我们可挖掘出一种不同于释道哲学的另一种诗境,被称之为"神农氏之诗境",即墨家的诗意哲学。墨家由于重视人的食本能,理论本体就是"民以食为天"。勤劳质朴、自食其力和省吃俭用的农夫、渔夫和樵夫成了墨家提倡赞扬的主体。墨家勤劳自立的农夫在被道家精神渗透后,有了诗意的存在,唯恐异化的农业劳动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生命活动,也形成了中华民族赞美农业劳动的审美理想。"此中有真意",日常生活的诗化使农夫、樵夫、渔夫成了人生的最高存在方式,也是农业文明的最高价值。于是在文人山水画中出现农舍、渔夫和樵夫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77.
文章认为,"游世"已经成为元代作家们一种群体性的生存方式,自然,这种群体性的游世意识必然地渗透到文学中.具体来说,游世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痛苦的历史情境中,对历史文化价值与自身生命的无奈进行自嘲与戏谑;二是在价值"虚根"中借否弃人世"无待"的态度,来显现一种"逍遥"的文化镜像;三是展示情欲,体现为一种文化松绑后的放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游世意识,元代文学表现出了奇特的面目.  相似文献   
78.
中国文学有着关心政治的传统 ,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政治的关心成为心理定势。古代文人的政治理想不亚于政治家的理想。新乐府更是明确地以关心政治、反映时事为己任。大量从政的文人 ,因为远离文学创作 ,尽量在公文中表现出文学才华。古代文官系统中的主要从业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是古代公文文采斐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0.
前人于李杨情事的解读,或偏重于史家之论,或致力于诗家抒怀.前者囿于史家视角本身的偏颇而难免偏执之讥,有些作品甚而流于庸俗与无聊;后者虽因写作者本人身世感情的融入而寄慨遥深,但"女色祸国"这一历史定论的传统惯性,又使得他们常常在重"情"与重"史"之间摇摆不定,从而在作品中于明皇深致悲悯,于杨妃却多所讥刺.洪昇之创作<长生殿>,一则是出于对前人有关李杨故事解读模式的不满,再则是欲借这一故事融入自身的身世感伤.前者构成了<长生殿>外在的文本风貌帝妃之恋("情")与安史之乱("史")的错综扭结;后者则构成了充溢于<长生殿>文本之深层的悲剧意蕴人生不永、情缘易逝、世事沧桑的人生幻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