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74篇
  免费   3483篇
  国内免费   764篇
管理学   25285篇
劳动科学   1304篇
民族学   8316篇
人才学   4333篇
人口学   1565篇
丛书文集   40734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8007篇
综合类   79871篇
社会学   14382篇
统计学   5521篇
  2024年   821篇
  2023年   3233篇
  2022年   1555篇
  2021年   2715篇
  2020年   2852篇
  2019年   3174篇
  2018年   1310篇
  2017年   2732篇
  2016年   3778篇
  2015年   5424篇
  2014年   12772篇
  2013年   11898篇
  2012年   13697篇
  2011年   14604篇
  2010年   13319篇
  2009年   13622篇
  2008年   15865篇
  2007年   11532篇
  2006年   9242篇
  2005年   9111篇
  2004年   7480篇
  2003年   7133篇
  2002年   6292篇
  2001年   5604篇
  2000年   4175篇
  1999年   1841篇
  1998年   1014篇
  1997年   830篇
  1996年   509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倩 《阴山学刊》2015,(1):36-40
《银狐》是郭雪波在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整合的基础之上创作而成的。作者通过叙述常年栖息于科尔沁草原的一只银狐与人类、现实的关系和冲突,构成了小说内在叙事张力。虽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部小说内容、题材和创作方法的民间特色,但从叙事学的角度,在民间语境中对它予以观照的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小说的民间性叙事特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从小说的民间资源和叙事策略,探讨民间叙事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72.
鲁迅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名言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也有的认为这是对道教的否定。文章认为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力是广泛和深远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个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从鲁迅的文章和言论中,随处可以看到道家思想的痕迹,所以鲁迅与道家思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73.
中国海外园区发展的动因、实践与模式——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海外园区成为中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空间平台,其发展经历了企业自发阶段、政府扶持阶段,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青岛为中国海外园区发展的先行者。在实践层面,青岛海外园区以一、二产业国际合作为主要内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创建了1个国家级海外园区,有5个海外园区纳入国家商务部考核名单。在发展模式层面,青岛以"青建+"建设模式,通过中外合资共建、中方独资建设、中方投资收购等方式,形成"上合+X"全球布局模式,并以政府工作落实、地方合作、财政金融支持和风险防控四方面为海外园区发展构建起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4.
康晓光  卢宪英 《学术界》2015,(1):135-150,325
"儒家文化的命运"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安身立命,关系到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命运,关系到人类和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以10个样本城市1254个样本的经验数据为根据,澄清了两个诉说纷纭的问题:一,儒家文化的生存状态,它是一成不变地保留下来了,还是已经彻底消亡,抑或是处于一种折中状态?二,近年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的性质,它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还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实证分析表明:一、儒家文化的生存状态,既不是张之洞所言的"一成不变",也不是列文森所言的"彻底消亡"。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被妖魔化的历史之后,经过损益的儒家文化仍然活着。二、近年来出现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不是一场误会,而是历史的必然;不是稍纵即逝的泡沫,而是一个长期历史趋势的开端。儒家文化正迎来一个复兴的时代。儒家文化之所以在此时走上复兴之路,一是中国的终极文化具有超越时代的素质,这种素质孕育了其复兴的"可能性";二是中国的工具文化现代化获得了空前成功,这种成功创造了使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大势";三是当下的有利的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75.
殷冬水 《江海学刊》2015,(2):108-116,239
政治平等指所有受政府公共政策影响的公民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具有大致相同的影响力。政治平等是公民有尊严地生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正义得以实现的政治条件,是政治共同体维系政治团结的重要基础。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人认为政治平等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难以实现的、难以测量的,可能会侵犯其他政治价值。实现政治平等,需要实现某种程度的经济平等,同时要限制经济不平等对政治平等的影响,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公民权,公平配置代表权。  相似文献   
76.
对中国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它在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识到它在经济理论基础、数理基础、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这些不足,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统计学专业的发展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考试形式、应用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能力培养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7.
在培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相比教学而言,教科研论文的撰写是骨干教师的“软肋”.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建议从精简事务性工作、归还研究自主权、搭建成长平台等方面加以解决,这有利于增强骨干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物质文化研究(MCS)是近年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跨学科性、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对物的共同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和日常生活、消费、空间等理论话语形成交汇,逐渐生成一个指向一切物品研究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的学术空间;对文化的关注使得物质文化研究开始汇入文化研究的主流,借助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向身份、自我、物人关系等纵深领域拓进,被西方学者视为是文化研究中的“物质转向”.  相似文献   
7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249-252
文化人类学与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研究方面,文化人类学的审视角度和研究方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可以很好地阐释音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两大特征。文化人类学对音乐的未来发展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