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西口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口”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近年来被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西口现象何以被称作文化,目前没有学者做出过明确的界定。文章通过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比较,确定了西口作为文化现象的各种因素,即西口现象符合作为一种文化所应具备的条件,并给予西口文化以确切的定义。文章作者认为西口文化是以山西右玉杀虎口为核心,军事文化为基础的,明清时期与南方主流文化相对应的、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俗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西口文化的特征,阐述了这一文化现象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异化现象,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2.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103.
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问题对于创作和鉴赏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红楼梦>和近年颇受瞩目的小说<尘埃落定>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作者认为两部小说都建构了呆或傻的他者形象,都通过贵而败蕴藏了悲剧内涵,但是<尘埃落定>在叙事处理上过于谮虚化,以致难以达到<红楼梦>的丰富与深厚,从而导致了作品的高下之别.这个比较说明了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4.
当代美国学者海登.怀特认为事件与故事的差异在于故事特有的生成过程和再现模式。其实,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于此,还在于被"发现"的事件与被"发明"的故事分别是创造性反应和能动性反映两种认识活动的结果。事件与故事之差异折射出发生认识论与能动反映论两种哲学观的分野。  相似文献   
105.
宁公宣 《金陵瞭望》2007,(14):60-61
近年来,由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各类保险诈骗案件、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诈骗案件呈数量增多、案值增大、手法多样化等趋势,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每年车险诈骗损失在4000万余元,并且每笔案值正逐步由几千元上升至数万元,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6.
新世纪以来,在全国文坛历史题材的书写热潮中,西部边地的历史也成为作家书写和关注的重点。西部作家将具有无名性、个人化肌理的小写的历史,放置在具有共名特质的大写的历史长河中,让纵横捭阖的西部人物、家族历史的立体书写与绚烂多彩的西部文化、区域历史交相辉映。在对个人史、家族史、区域史等小历史的细致、生动和丰润的凸显中,西部历史小说拥有了一种波澜壮阔、深邃宏大的史诗性品格。西部作家多元化、多角度的历史书写,表达了他们重铸一个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的情感与愿景,传达出温暖的人性,体现正义与尊严的力量,让历史的光芒烛照现实,展现了文学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求"真"观念之所以呈现出节制性的特点,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基于文言言说的高雅文化,文学主体是肩负主流意识形态宣教责任的、传承高雅文化的、参与现实政治的文人士大夫。因此,在传统的文学真实性观念中,"真"需要受到意识形态、高雅文化和政治正确性的制约。这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真实都能够毫无节制地进入文学书写。而明代以"真"论文学打破了这一节制性的写真实的文学观念。新的求"真"观念从文学主体、文学写作过程和文学之美以及文学本身的真实性判断等方面,均超出了传统的规约,而展现出颠覆性的特点。这种颠覆动摇了传统的高贵的、雅正的文学与世俗世界之间的界限,但也带来了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界限模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新文化史在现在的西方历史研究中已经成为显学,它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其影响所致,渐有一切历史都是(新)文化史之势。新文化史的来龙去脉如何?本身在西方三十多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在中国及国外汉学界的接受情况如何?本文试着就有关情况作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9.
永州“三子”即柳子(柳宗元)、元子(元结)、周子(周敦颐),他们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都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徐霞客在《楚南日记》中写道“:永州三溪,浯溪为元次山所居,愚溪为柳子厚所谪,濂溪为周元公所生。”“三子”有两个共同的嗜好:一是热爱山水旅游。永州许多景点如朝阳岩、阳明山、九嶷山、浯溪、愚溪、萍州等,都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二是热爱文学创作。三人均在永州创作了大量诗词、铭序、论文、散文、游记等作品。他们三人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教育方法都大同小异“。三子”中以柳子对永州的贡献最大。柳子(773 ̄819),字子厚,祖…  相似文献   
110.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同时也体现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无论从艺术接受的本质、特征上看,还是在艺 术接受的活动过程中,都始终离不开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存在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