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7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文章认为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国内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解读 ,体现出其“文化一元”论在国内族群文化观和国际文明观上的统一。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 -撒克逊优秀”论 ,在美国国内 ,他主张用以盎格鲁 -撒克逊族群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的文化 ;在国际上 ,他强调不同族群文化的难以调和性 ,并在理论上将其“美国核心文化”论演绎为“西方核心文化”论 ,为美国的国际战略确定了根据文明差异划分敌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2.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十年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发展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从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更加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强调"先进文化"到提倡"和谐文化";从强调党的思想宣传教育转变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关注文化的社会功用到强调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文化发展观的转变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价值取向更加宽容,文化心态不断成熟、务实,尊重多元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3.
"物质文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显元 《人文杂志》2006,42(3):7-13
流行的"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概念,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不具有合取的关系.如果同时采用这两个概念,必定导致"物质文化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逻辑矛盾."广义的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概念,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物质,又是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概念也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精神,又是文化"的内涵.这就必然得出"文化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与"狭义的文化"概念相矛盾的,因为"狭义的文化"是否认"物质文化"概念的.如果把"物质文化"为"物质的文化",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把"物质文化"释义为"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这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4.
1841—1843年是马克思文化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841年的《博士论文》表达了他用"自我意识"原则改造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文化努力;《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逐渐松动了他原有的理性主义文化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决定论进行了矫正,为文化唯物论根本立场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5.
简论辜鸿铭的保守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鸿铭的文化观主旨即无情否定西方方明而热烈称赞中国传统文明,呈现出极端保守性。他对文明的看法和中西文明的评判存在严重偏狭,但这种保守主义文化观的人文倾向和对于现代化运动的反思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可以参与历史对话的。  相似文献   
136.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文化上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实现了从革命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转型.但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文化还需要有一个灵魂,也即要有一个文化主流来指导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文化上取得的成就,体现在由改革开放前的单一的革命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型,文艺作品中的人性复苏,反思历史一度成为文艺作品的主流,历史题材占据文化市场的半壁江山,爱情成为文艺作品中的宠儿,学术普及与学者走进荧屏,全方位引进人类文明的成果,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而且标志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延续性,意味着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转型中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7.
严复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毛泽东的早期文化现充分体现了对严复思想观点的吸收和利用,这种吸收利用并非是严复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严复的思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正是这种超越为毛泽东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科学的文化观体系,对中西文化论争做出科学的总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8.
瞿秋白与李大钊文化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与李大钊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大体相同,都经历了从批判封建文化到主张接受西方文化,从调和东西文明到接纳俄罗斯新文明的发展过程。两人在文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有较大的趋同性,他们一致主张联合互补,但两人在诸多相关文化问题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9.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在我们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多元民族文化观对于加强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促进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改善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0.
毛泽东所谓“文化” ,属于“小文化”范畴 ,是指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毛泽东习惯将经济、政治、文化并提 ,强调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毛泽东所谓“文明”与“大文化”范畴吻合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尚“动”、尚“变”、尚“斗”、尚“新”四种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