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8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97篇
管理学   20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56篇
人才学   25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066篇
理论方法论   937篇
综合类   12358篇
社会学   1325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1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1346篇
  2013年   1271篇
  2012年   1453篇
  2011年   2092篇
  2010年   1908篇
  2009年   1416篇
  2008年   1432篇
  2007年   1306篇
  2006年   1126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914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05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991.
作为新文学教学的开拓者,朱自清、沈从文和苏雪林从1929到1933年的讲稿,以全面完整的作品收录体系,勾画出真实的新文学发展轨迹;遵循客观的批评原则,体现出教学的严谨性和开放性;立足艺术本位的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中,他们一方面引导读者找到解读作品的途径,另一方面,给读者充分自由的空间体会文学真味,显示出真正的文学自觉意识。对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学教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汉赋以其恢弘的气势、铺张的描写与华丽的辞藻成为有汉一代文学之表征,然而汉代赋论家们对汉赋的认识和研究始终笼罩在经学的巨大阴影之下,他们从经学的角度抬高赋体文学的地位,极力强调赋体文学的讽谏作用,以是否有利于政教风化为准则对赋体作家作品作出价值评判,都是基于儒家狭隘的功利主义立场。因此,汉儒对汉赋的接受纯粹是经学的接受,而不是文学的接受,这是两汉时期文学接受异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993.
高丽朝的词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影响上都远不及汉诗创作。分析起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而文学方面的原因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包括文学功用的替代、创作取法的不足和理论支撑的缺乏。这些因素是导致了高丽朝词文学创作低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周作人留日时期所撰《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中有关"文学"的定义及论述基本来自美国教授Hunt所著《文学概论》。Hunt的目的在于构建"文学"学科在高等学术机关中的位置,构建过程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强烈需求密切相关。周作人对此保有疑虑,因此在编译过程中转而将批判矛头指向林传甲的"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995.
神话是一个可以被重复演绎的隐喻世界。嫦娥奔月是内涵丰富的远古神话之一,几后世文人把"嫦娥"作为寂寞之思的美丽载体和诗意生存的极致象征,亦在她身上肇启出关于现实生存和女性情感的思考与批评。  相似文献   
996.
过去的10年,在我国文化史、文物考古史上,堪称收获极为丰硕的10年,它延续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古代文献大量出土的势头,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相似文献   
997.
"川端文学"中的虚无思想是明显的,但也是复杂的:一方面,虚无就是死灭,就是什么也没有;另一方面,虚无则是最高本质,意味着什么都有。由于虚无是最高本体,是对终极的把握,因而也就成了超越与自由的意识。川端康成的"虚无"既是对生命死灭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死灭的超越,因而也就是对一种永恒无限精神的追求。它以大和民族对自然风物的死灭感受为启迪,同时又接受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对这种死灭的弥合和超越;它以传统佛教的无常观为基质,同时又接受了佛教禅宗对于这种"虚无"的顿悟和化解。  相似文献   
998.
取与舍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新诗研究有其特殊的位置,这大概是诗歌文类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多年来,新诗研究总是在相对封闭的框架中,在经过一轮轮充满悖论、冲突甚至对抗的颠覆与重建之后,实现着自身美学趋向的更迭和问题疆域的转变。除了古今中西之类的宏观命题外,内与外之别、自律与他律的分歧、个体与集体的龃龉、审美与政治的纠缠等,  相似文献   
1000.
徐艳萍  谢娟 《唐都学刊》2009,25(3):118-121
如果在超越狭隘民族立场的前提下去看待世界文学或人类总体文学进程,就会发现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整个文学发展系统是由全人类各民族文学共同交织而成的网络,是一个文学共同体或文学时空联合体.国家民族文学的本土纵向继承和不同国别、族别文学传统之间的横向借鉴的合力共同构成了文学发展总的动力.泰戈尔的诗歌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诸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而他们的作品,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从而揭示泰戈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