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82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秉心养术"不当校为"养心秉术";"视布于麻,虽云未费"的"费",不当校为"贵"。"研阅以穷照"的"阅",解作"阅历"或"阅览",各有理据;"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指在想象活动展开之初一切"规矩""刻镂"都尚无形迹;"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指不能够用理性的或理论性的话语将创造艺术精微之奥妙、方法或规律追述出来,刘勰自己因此停笔不论。"神思",理解为"心思"、"神妙的思维活动"、"兴到神来"、"精神的思虑活动",似不如理解为"神运之思"。《神思》并非《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论,也主要不是艺术构思论,《神思》的论述重心,是艺术想象。《神思》提出了艺术想象的概念亦即"神思",从理论上概括出了艺术想象的三个本质特征,使"神思"成为一个概念明确、内涵饱满的重要理论范畴。《神思》是中国古代艺术想象论的最高峰。就对艺术构思、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的讨论来看,《神思》想象论明显优于西方古典文论中的想象论,实已达到近现代文艺理论对艺术想象的一般认识水平了。  相似文献   
22.
有关<神思>篇的篇题和主题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认为:"神思"是指文章写作上的神奇莫测的思维活动中的想象;本篇的主题是关于文章写作中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传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4.
刘勰在 《正纬》 篇中认为,谶纬起源于河图、 洛书,然而,所谓河图、 洛书,不过是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而已.谶纬在汉代的形成自有其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正纬》 篇提出的"义非配经",指出了纬书与经书的关系,说明了纬书的功用在于"事以瑞圣".然而,实际上纬书的内容又极为丰富复杂.刘勰认识到谶纬的"有助文章",因而认为,"后来辞人,采摭英华".谶纬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在其事类和辞采上,更在于其特性和特点使明清小说家将其转化为一种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5.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9,(1):F0002-F0002
陈戍国,男,1946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文学硕士、博士。1964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68年毕业。1979年至1982年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古音韵学家、《龙》(《文心雕龙》)学家、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郭君重(晋稀)教授。1987年至1989年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当今治礼经之第一人”沈凤笙(文倬)教授。  相似文献   
26.
林晓娜 《理论界》2010,(12):179-180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封禅文体",且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但至今鲜有学人对此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封禅文体的演变轨迹,发现封禅文体最初泛指内容涉及封禅的文章,与其他文体有所交叉。唐以后则演变为"封禅"或"符命",从属于诏、表、奏、启等文体。有学者认为唐以前的封禅文已形成范式,笔者经过细读作品,发现唐代文士通过学习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最终才建立起封禅文的范式。唐代封禅文在遵守范式之外,又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27.
文心雕龙·物色》篇理论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大量使用命题来阐释其理论观点。刘勰在《物色》篇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从形式构成特征上看,这些命题主要有单句式、双句式和多句式三种类型;从理论内涵上看,涉及到创作发生、艺术想象、创作方法和审美特征等方面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由于这些命题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对古今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古今文论的理论建构都有着切实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28.
<春秋>经、传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其对后世经学、文学、哲学、史学等所产生的影响无与伦比.<文心雕龙>将经传视为"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依据和"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并从文学角度深刻论述了其意义和价值:经"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传乃"记籍之冠冕",二者共同树立起了文章立论之规范;经传俱隐义藏用,于文为约,吐纳自深,是后世箴、颂、议对、史传等诸体文学创作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9.
自<文心雕龙>问世以来,注家蜂起,歧见迭出.其中对作为创作总论的<神思>篇的解说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文章在细读文本和博取前辈诸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神思"作出新的阐释,探求这一艺术构思论的理论价值.认为"神思"指的是在创作构思过程中,作者所具有的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艺术想象,它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亦呈现出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30.
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学术界历来存在着分歧,这也是"龙学"研究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神思"既不等同于想象或灵感,也不等同于艺术构思、形象思维等,应是灵感来临或获得灵感时的文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