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一定要重视公文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国之枢机”的公文,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呼唤公文改革。要更好地提高公文的效用,必须重视公文修辞,注意炼辞炼意,努力做到文质相资,言意兼美。  相似文献   
63.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融会礼文义理甚值得重视。礼文是礼学建立的文理,由言行举止,到服饰器物,都要求跟礼义相应。《周礼》所言"情"者,皆指为诚实义,唯有君子诚其意而能备之。郑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情与实明确为君子的美质,也是作为"诚于中,形于外"的根本条件,这为刘勰将礼文义理移用于文论,铺设了桥梁,在《情采》中所见尤为明显。由此发现刘勰于《情采》所致力开发的,是一套为君子而设的立文之道。而且这些礼文观念实皆有得于郑注,因此若注意到刘勰融会礼文观念于文学理论,则同时应重视郑玄对于其中关键概念的诠释,是为礼文与文学开示了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64.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首在阐明“自然之道”为人文本源,是文化本体;其次,他论文叙质,主张“文不灭质、质文相待、文质代变”;第三,他割情析采,倡导为情造文,批判为文造情;第四,他强调为人为文应存“真宰”。  相似文献   
65.
公文作为"贯道之器"、"政事之先",应体现实用、清新、质朴的文质观,但是,我国古代公文的文质观却因不同朝代推行不同的文化政策等原因略有区别。春秋战国时期,文章主要是以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些"文"的要素。秦朝"尚质而不文",西汉初期以朴实简明、宽博深厚为主流,但自西汉中期以后至唐初,受大赋、骈文影响,出现侈丽、浮华倾向,明清时期又出现了繁琐、八股之风。面对这种不良的文质观,当时的统治者及文章大家通过颁布法令、"整风运动"、身体力行等措施极力倡导平易自然、反映现实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先秦与古希腊装饰的本质特征 :( 1)修饰的功能目的 ;( 2 )非饰的价值观念 ;( 3)饰、用和谐思想的根本意义。先秦对用与饰即文质观的认识与道本思想密切相联 ,古希腊对饰与用的认识具有认知伦理和自然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68.
在唐初经史家的文质观念中,"质"的内涵被赋予了经学和史学的价值意义,文与质的矛盾在对近世历史兴亡及文道衰颓的反思中凸显出来,他们试图以恢复古道来扫除六朝浮靡风气的浸淫,表现出重质轻文乃至弃文的倾向;另一方面,出于建设新型文学的构想,又通过"斟酌古今""融合南北"来平衡文质之间的矛盾,为文质论注入了一些新内容,表明他们已开始由经史的立场,转向对文学自身特点及发展的关注。文学领域中文质论的探讨须摆脱经史的束缚,方能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6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成就文质彬彬君子品格的文教道路,介于文教与质教之间的诗教,既是言语之教,也是性情之教,是涵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品格的关键环节。朱子对诗教之"兴"的解释偏重诗教的性情、道德效用,是从质教的角度解释"兴",而汉儒则关注诗教的言语、政教意义,偏重文教。从"兴"的本义看,诗教的兴是一种起而承负的势态,具有兴发仁心襄成礼乐的内在方向,学诗之兴指向"仁以为己任"的弘大抱负,又涵括"引譬连类"的言语方式,方不失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宗旨。  相似文献   
7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学生在大脑中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在表达运用时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正所谓"厚积薄发"!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一、师生快乐"PK"(对决),在比赛中促进语言积累(一)师生"PK"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