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147篇
统计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读了几则新闻,回想起我在少年时代做的一件错事。 那是在“文革”时期,我刚上初一,学校上课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百无聊赖,上邻居家串门,发现小伙伴在打扑克,玩的是“十三道”,小来来,一副牌输赢一分钱,我也坐上去玩一把。哪知道我的手气特别背,一天打下来,输了一百多副牌,算总账输了1元几角钱。那个年代,1元钱不是小数目,是好几天的生活费呢,有10元钱,就可以过一个月呢。  相似文献   
82.
我受教于周辅成先生始自1975年底。当时我是北京“小三线”兵工厂一个开磨床的小青工,整天猫在怀柔深山沟里,忙着给红色高棉造40式反坦克火箭筒和72式反坦克地雷。而周辅成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我与先生天南海北,两不搭界,怎么会有了师生缘分?其中故事要从头讲起。  相似文献   
83.
不怕活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在文革时期历遭劫数。有一次,从外地来北京搞串联的造反学生,来到黄永玉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看到许多关于他的大字报,于是不由分说,把他揪出来批斗。黄永玉具有湖南人顽强不屈的坚毅性格,与造反派不太配合,于是造反派们就诉诸武力,以鞭其肉体的方式来触其灵魂。  相似文献   
84.
“文革”叙事与新移民作家的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革"作为我们民族历史中不可忽略的段落,包孕着太多的政治和文化内涵,理应是中国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因为文学始终都承担着对民族历史叙述的使命。在近年日益引起评论界重视的新移民作家群体中,"文革"也是一个重要的书写点。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与内地的同类文本,当然有其相似之处,因为面对的精神资源是同一的。但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又绝不是内地同类文本的简单重复,它显然呈现着自己的独特立场和美学风格。应该说,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与内地的"文革"叙事构成了一种互补,共同构筑着中国文学中对于"文革"历史的记录。  相似文献   
85.
老师姓沈     
麦家 《中外书摘》2009,(3):59-60
曾经有个很出名的刊物,叫《富春江画报》。我的少年就是在富春江边度过的,县名叫富阳,是杭州的一个卫星城。富阳有所很好的中学,即富阳一中,都说进了这中学,等于就进了大学,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初中时成绩一般,没考上一中,上的是三中,时间是1978年。当时“文革”刚结束,像这种非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非常弱,老的失散了,新的还补不上。  相似文献   
86.
25岁当上首长、35岁任省委书记、“文革”中最早被批斗的中央委员、为300万人平反……从农家孩子到部队首长,从团中央书记到干校学员,从赋闲在家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一生充满传奇。在胡耀邦同志逝世22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他几经沉浮的人生……  相似文献   
87.
我们的阴影     
我们家是黑到底的黑五类,最初这种黑锅来自我的爷爷路大荒。我爷爷是研究蒲松龄的,蒲松龄的手稿大部分都是从我家里流传出去的,现在山东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聊斋文集手稿》就是当年我爷爷捐献出去的。1936年,我  相似文献   
88.
作为文革的亲历者,穿越30多年的时空距离,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接地带,旅美作家严歌苓凭借《白蛇》等作品,从童年及女性主义视角对文革作另类反观,对非常时代里的幽僻人性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深入探察,着力揭示出一个时代的隐痛。  相似文献   
89.
三十年前,如果中国有什么举国关注的大事,莫过于高考制度的恢复了。“文革”十年中,高考被废,大批中学生和城市青年被强制下到农村接受改造。当得知高考制度恢复,举国为之欢腾。  相似文献   
90.
诸力 《金色年华》2007,(3):35-35
在我小时候,每次看见穿着片儿鞋,挎着吉他在街上晃荡的返城知青,家里的长辈都会训诫我:“看看,文革耽误的一代算是没出息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希望就在你们这一代身上了。”当然,我考上大学没多久,也沦为了“垮掉的一代”身边的人指指戳戳,好像咱很没前途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