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界语理想的滋生是在世界主义的大国思想环境下营造的.世界语寄托了《新青年》对传统政治(包括)当局的不满、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旧文学的愤恨.语言文字的政治工具情怀使得世界语一开始就夹杂着浓厚的意识形态化的诱因.在追求现代性的价值诉求上,《新青年》一开始是将"语言"和"文字"的剥离作为起点的.世界语的提倡在当事人看来则是文学革命的深化.将世界语作为通向大同的路径只是一种"人造的理想",是倡导者历史悲情的扩张.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生的求学与参加实际政治,二者孰先孰后,关系如何处理,构成了近代一种特殊意义的学术观.围绕1923年蔡元培之子蔡柏龄留学比利时学习工科一事,国内主要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学术观,从中可以窥见新文化阵营的分化以及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新郎黄永生和新娘黄秋花都属于"80后"一代,他们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衣着时尚如同每一个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而他们的婚礼却用传统的方式在家乡蟳埔村热闹地举行。  相似文献   
14.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功能,五四新文化主流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分别为杜亚泉、章士钊、张君劢以及学衡派等,他们对新文化主流派的激烈反传统进行了回应。论争展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改造策略,是五四文化生态圈保持平衡的对立互补两极。  相似文献   
15.
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载体的新文化运动紧紧围绕着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新与旧的命题展开,但这一切总是摆不开道德伦理的基线.在《新青年》同仁为新的道德伦理鸣锣开道的同时,他们又不自觉地陷入了传统伦理至上主义的泥淖.近代启蒙的宿命告诉我们,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无时不充满着吊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新青年》视为一个新型的内圣外王文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南社开创了中国特色"文艺复兴"的新观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性见解:南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儒家正统思想定于一尊的统治地位,变"代君立言"为"代民立言",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南社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有力地推动了旧文化向新文化的转型,南社的思想高度超越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南社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比欧洲文艺复兴具有更加自主和更加自觉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7.
张艳国 《中州学刊》2005,5(5):178-181
虽然孙中山没有直接参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但透过他对五四运动、新青年和新文化的议论,可以在一系列文化重要观点上把握孙中山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思想。孙中山的论述,既不人云亦云、重复前人,也不偏执一端、激进偏颇,而是冷静客观,充满了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智慧,映现出他身处中西古今新旧文化冲突时代健康的文化心态。他的文化思想和分析方法,既继承了前人,又有所超越,更是启发了来者,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8.
王富仁 《东岳论丛》2011,32(4):73-79
中国本土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应该有根本不同的内容和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早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就已经产生了以鲁迅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文化研究必须与"五四"新文化、特别是鲁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曾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播火拓荒的中国科学社,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的胡适曾是中国科学社的重要成员;而胡适对白话诗的倡导也得助于他与科学社的朋友们之间的切磋和争论。但当时反对胡适倡导白话诗的主角也是科学社的成员,因此,不能简单地依据白话诗之争中的立场来划分新旧文化营垒,而需要作更深入、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霍桑代表作《红字》的主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道德学派提出《红字》的主题是人类之罪,反映了作者清教徒式的罪恶观,但霍桑对待男女主人公模棱两可的态度却又使人对此产生怀疑.女权主义研究则强调《红字》女主角身上体现的女权主义,而小说蕴涵的女权色彩却又被霍桑字里行间的嘲讽所冲淡.政治学派认为《红字》包含革命主题,而小说中对复辟和恢复秩序的偏好倾向却又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革命保守、怀疑的态度.新文化论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从旧世界过渡到新世界的神话式文化寓言,然而,在小说中却找不到由一条主线贯穿的、统一的文化"神话".这一切源于霍桑的模糊风格使小说具有多重的复杂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