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5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管理学   3425篇
劳动科学   234篇
民族学   651篇
人才学   623篇
人口学   242篇
丛书文集   7356篇
理论方法论   1472篇
综合类   15758篇
社会学   1796篇
统计学   666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791篇
  2022年   579篇
  2021年   979篇
  2020年   920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834篇
  2015年   1137篇
  2014年   1722篇
  2013年   1613篇
  2012年   1921篇
  2011年   1933篇
  2010年   1881篇
  2009年   2056篇
  2008年   2713篇
  2007年   1945篇
  2006年   1533篇
  2005年   1500篇
  2004年   1271篇
  2003年   1202篇
  2002年   1069篇
  2001年   891篇
  2000年   697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快递业为应急救援物资和人民群众日常基本生活物资运输和寄递服务、畅通经济循环、满足民生需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末端配送体系不健全、末端收投不畅等方面。在对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快递末端配送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末端配送存在的不足,并从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智能化无接触式配送构建、乡村快递服务网络完善、快递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助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2.
我国有许多座博物馆,每座博物馆都收藏了许多文物,博物馆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许多人在假期会到博物馆进行参观,通过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来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用到了数字化技术,将各种文物的信息展示出来,结合一些视频声音的效果,带领人们更深入地走近文物,也推动了博物馆向新形势的转变。本文基于数字化博物馆展览设计新构想来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64.
高校中层副职干部具有高校干部、中层干部和副职干部的群体特征,应当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和身体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高校应当按照现行干部配置规制,结合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任用干部。高校中层副职干部的日常活动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65.
解读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中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设计,可以发现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上可能存在证明对象难以明确、证明标准难以厘清以及证明方法难以把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传统"绝对真实"的证据真实观话语、司法者繁简难分的裁判认知习惯以及高度抽象的证明标准规范有重大关联。因此,需要在对新《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针对认罪认罚从宽重构一种适中化、具体化的刑事证明方式并建立以程序和证明方法为主导的证明实现机制,同时还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以防范该证明体系带来的错误定罪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67.
早年渴望进入北大深造 ,笃信佛学的青年——梁漱溟 ,以一篇哲学论文《究元决疑论》为媒 ,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初看破红尘几欲避入空门 ,然登上讲坛后却离佛归儒 ,经世务实 ;却又跳出儒家藩篱 ,汲取近代物质文明终成新儒学开山之祖。他一生思想历程极富多变传奇性色彩。他留下的学术成果至今值得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68.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