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1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相似文献   
42.
废名作为诗人,在世时发表的诗作只有三十余首,且大都晦涩难懂.新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醉心解读这些谜一般的诗歌,尝试找出清晰可解的线索,以重现诗人的内心世界.论者把“现代派”、西方象征主义、中国古典诗词等诗学概念放在废名身上,同时强调诗中的禅趣、哲思,甚至索性说他是独一无二的混合体.其实,这些中西古今的概念都是相通的,废名新诗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沟通了古今中外的诗学概念,开拓了中国新诗中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43.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艺术的象征性、诗歌的玄学性等的论述,纠正了新诗大众化后偏离诗的本体发展的倾向.综合两股诗潮之后,他构建了一种"中国式"的现代诗学体系,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处在文化转型期的迷茫而混沌的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文化艺术家身上共同碰撞,时而磨合,时而撕裂他们的身心。一是溶浸在深层骨子里的、以儒道释的求善精神影响为主的群体人本思想的政治人伦道德性质的文化(简称德性文化)。  相似文献   
45.
近二十年,中国新诗在精神向度上发生了巨大裂变,回顾并考量新诗的精神生态,既是新诗精神重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中国文化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诗歌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大众文化语境成为滋生的土壤、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套用和二元对抗思维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近二十年新诗的无数现象都被囊括在“多元”的美丽口袋中,应该追问的是:那些“多元”在何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元”?锚定新诗的精神生态,显示着当下诗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依然只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46.
白话新诗与古代诗歌的关系是既有所破除,又有所继承的关系,即有"破"又"立"。白话新诗对古代诗歌的"破"主要是在诗歌的形式要素方面,如结构、语言、用韵,诗歌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表达方式的差异,但是,白话新诗又承续了古代诗歌艺术追求"境界"、偏于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传统。在"破"与"立"是辩证过程中,白话新诗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50年代新诗在“继承”后期延安诗歌创作资源过程中,呈现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体制、队伍、生产与接受之外,风格与形式的相应延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50年代新诗的面貌.但无论就时代还是区域范围的差异,“继承”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50年代新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自己的潜在内容,而其被“简约”的过程,正是历史延续过程中的复杂化部分.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新诗研究有其特殊的位置,这大概是诗歌文类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多年来,新诗研究总是在相对封闭的框架中,在经过一轮轮充满悖论、冲突甚至对抗的颠覆与重建之后,实现着自身美学趋向的更迭和问题疆域的转变。除了古今中西之类的宏观命题外,内与外之别、自律与他律的分歧、个体与集体的龃龉、审美与政治的纠缠等,  相似文献   
49.
廖四平 《东方论坛》2010,(4):126-128
邓程博士的专著《论新诗的出路》(以下简称《出路》)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总的来看,这是一部在观点、材料、方法上全面创新的力作。  相似文献   
50.
胡适文学改良"八事"所提出的"不用典",揆诸新旧诗的创作实践,可谓失诸片面.而五四前后以同光体、学衡派为代表的旧体诗人则对"用典"有过一番缜密而深入的思考.他们特别借鉴了宋代诗人善于学古的特点,既对近世旧诗的"用典"积习有严厉的批评,又指出诗中"用典"的意义,持论理性而平正.鉴于同期的西方诗论中,"用典"已成为诗的一个重要元素,重新梳理五四前后这番关于诗之"用典"的论争,应别有一番诗学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