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7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625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4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东岳论丛》2017,(12):108-116
EEMD作为前沿的时频分析方法,通过对序列进行自适应分解,可以揭示序列波动的内在规律。本文运用EEMD分析上证综指发现,上证综指主要是由随机波动的高频分量、中长期波动的低频分量和趋势项分量组合而成,结合各构成分量的波动发现,趋势项分量对股市总量的贡献率最大,但对其波动的贡献率最小,股市波动主要由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共同引起。进一步运用S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对股指各结构分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宏观经济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频分量上,我国股市不能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52.
张友国 《统计研究》2009,26(7):34-36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Dietzenbacher和Los提出的完全结构分解方法建立了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中国最终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6年,中国的最终需求模式变化整体上是不利于减少SO2排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最终需求中出口的份额大幅上升而消费的份额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SO2排放强度高的产品或服务在整个最终需求中的份额有所上升。不过,相对于需求总量和技术变化的影响而言,需求模式变化对SO2排放的影响很小。因此,未来中国要通过税收等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或进一步推动需求管理,形成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需求模式。  相似文献   
53.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通知提出,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大气十条》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大气十条》的主要内容,狠抓《大气十条》贯彻落实,用空气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通知要求,全国环保系统要认真抓好《大气十条》的贯彻落实。一是在分解目标任务上抓落实。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1985~2005年新疆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寻求新疆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工业部门内部能源强度改进是新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因,而产业结构变动并未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改进主导了新疆能源利用效率改进的强度效应。重工业行业内部能源强度的改进扭转了其比重上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不利影响,使得新疆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55.
孙巍等 《统计研究》2020,37(9):44-55
在我国即将完成脱贫攻坚背景下,异质性在居民减贫并防返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反事实分析法将收入分布变迁分解为均值、方差以及残差三种变化,进而将其引入贫困分解中,对我国农村及区域贫困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引入收入分布变迁贫困分解结果具有稳健性,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效应与离散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提高收入已不足以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贫困加深效应,而异质效应和离散效应间存在对称性,居民异质性在减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区域异质效应减贫效果明显高于增长效应;中部区域增长效应和异质效应均具有显著减贫效果;而西南区域增长效应的减贫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6.
杨蕙馨  张红霞 《统计研究》2020,37(10):66-78
基于增加值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分解模型,本文对我国制造业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进行测度,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两个重要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同时,运用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法以及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①我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②吸收能力能够强化这一正向影响关系;③技术差距在后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倒U 型调节作用,而在前向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关系中呈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推动了网络嵌入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从组织网络向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繁衍,丰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工资差距分解问题中,研究者经常会遇到样本选择偏差问题,直接忽略会导致最终估计结果产生严重偏差,同时在众多工资差距分解方法中,相比于均值分解,分布分解方法更受研究者青睐。针对参数分位回归,本文首次提出可加形式与非可加形式的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SSPQR)模型,并基于这两类样本选择参数分位回归模型给出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后的参数分位回归工资差距分布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及已有的工资分布分解方法,借助CHNS2015年度城镇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镇男女工资差距及差距分解问题,得出以下结论:①男女工资差距主要来源是性别歧视问题;②经过样本选择偏差修正后,实际的工资差距更大,歧视问题更严重;③男女工资差距程度在不同分位点上结果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仅从平均水平来判断工资差距程度;④与其他已有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SSPQR计算的工资差距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8.
股票价格时间序列与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原始数据的不同频直接导致传统计量模型在处理宏观经济波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的关系问题中产生模型误设和估计偏误。本文运用混频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从水平值和波动率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及同业拆借利率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动态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并构建一个宏观经济综合指数,进一步探究宏观经济总体状况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已实现波动率显著地放大了股票市场的长期波动。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水平值和波动率均对股票市场长期波动产生显著影响;且其波动率维度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效应;同业拆借利率仅在水平值维度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产生微弱影响。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和宏观综合指数的波动率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但持续效应较弱;而其水平值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的影响虽然微弱,但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9.
以2004—2013年我国三大主粮的分省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熵指数与分项分解方法,研究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粮食成本的变化特征与差异来源。结果发现:2004—2013年三大主粮的成本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2009年以来三大作物的泰尔指数均明显增加,主产区的成本优势相对稳固;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增长尤为迅速,两者占总成本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人力成本是三大作物成本差异最为主要的来源,土地成本、增产性投入与省工性投入、增产性投入分别是稻谷、小麦和玉米成本差异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务农机会成本攀升的背景下,省工性投入逐步替代劳动力投入将是基本趋势,因地制宜促进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将是从农业供给侧化解当前"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
以投资者预期收益变动逻辑起点,构建在不同预期收益下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机制理论模型,进而将2005-2014年按金融市场改革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对中国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分解,过滤掉代表资本价格随机波动的短周期分量,提取最具代表联动性的长周期趋势分量。采用VAR-GARCH-BEKK模型对4个阶段两个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及外汇管制制度影响,不同阶段两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总体来看联动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两个市场间"资金价格"传导机制的脆弱性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只有推进汇率市场化,循序渐进的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才能够不断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性,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