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7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07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武文凯  王楠 《现代交际》2023,(8):54-63+122-123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探索中,马克思创造了改变世界理论。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演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是改变世界的现实主体,实践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核心武器,共产党是改变世界的领导核心。这些理论原则不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而是需要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合力,进而在对象化关系和对象化过程中理解世界、改变世界。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原则,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代发展,成为真正的时代之精华、当今之思想。  相似文献   
42.
一、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员自我完善的需要 共产党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最有希望、最有前途、最有战斗力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有着与历史和现实的其他阶段各种政党不同的党性,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3.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是叶剑英同志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晚年的精神状态。这种由于意识到时日无多而争分夺秒以求奉献的精神,不正像落日的余辉一样光彩照人吗?如果用“夕阳精神”来称呼这种精神状态,我想应该是可以的。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4.
《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角度展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厘清了阶级整体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到的作用。但要细究阶级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就要从构成阶级整体的个体入手,抽象出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为研究阶级特点和发展历程的行为选择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视角看待阶级中的人和阶级的选择,有利于认清阶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5.
样板戏看似浑然一体,实则含混复杂,存在一个被逐步提纯、净化的过程,这一点,通过考察样板戏如何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就可以看得格外分明。早在1966年,《纪要》就已明确了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顶层设计——英雄形象应该具有红色题材、一号主角、组织化身、高大全型这四个特点。揆诸样板戏的诸多英雄形象,柯湘最完美、典范地实现了这样的顶层设计,而《白毛女》、《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与之则存在较多龃龉乃至矛盾。为了尽可能完满地实现顶层设计,这些样板戏一般都进行过反复的和大规模的修改,而修改的重心则是删除英雄身上的人情味、女性美和传奇性,从而使他们与党的意志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4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内蕴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活政治的微观视角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了呼之欲出的契机。因为使"一切东西都烟消云散"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现代人似曾相识;从挑战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存在的合理性的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无奈与生机中,现代人仿佛可以听到某种源自自我生命深处的哀叹与抗争;至于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则又何尝不是承载着现代人深深的渴望?因此,在现代性所代表的宏大叙事遭到批判和解构的现代社会,《共产党宣言》仍然能够以其丰富的内涵发出自己精彩的回声。  相似文献   
47.
贺立华 《齐鲁学刊》2005,(5):94-100
阶级斗争理论于1920年代传入中国后,为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和1940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成为建国后高歌猛进或急风暴雨般的文艺运动和红色经典文学的理论指南,回望阶级斗争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育助于我们今天对20世纪上半叶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革命文学作出历史的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48.
任何时代都有时代潮流。时代潮流决定着世界发展的主流和基本方向 ,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根本影响。处在特定时代之中的社会主义 ,也会受特定时代潮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那么 ,当今时代潮流之中的社会主义有什么变化 ?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当今时代潮流中的社会主义仍在发展2 0世纪后期 ,世界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 ,世界在总体上处于和平格局中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些基本事实说明 ,和…  相似文献   
49.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对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核心的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形成影响深远。湖南无产阶级人才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实事求是作风、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霸得蛮”的顽强斗志以及灵活实用的军事思想等,无不秉承着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