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288篇
劳动科学   92篇
民族学   106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77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1839篇
社会学   250篇
统计学   1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市场调研中,由于无回答情况所造成数据的缺失,给调查结果的估计带来一定困难。文章将通过对EM算法的介绍,讨论如何应用EM算法来解决调研中的无回答问题,并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其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42.
潘家永 《人才瞭望》2008,(8):105-105
请问:我在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已经两年多了,所续签的第二份劳动合同的期满日是2008年8月31日。我身体健康,工作成绩突出,公司给予的待遇也很好,因此在合同到期时想与公司续签合同。请问,届时再签新合同的话,我是否可以要求和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3.
佛教从诞生之初,即面临着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间的关系的问题.佛陀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本文试图以<维摩诘经>为中心探讨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在宗教对话中表现出的两大特色:无诤与圆融,并进一步讨论佛教如何基于自身的理论特色在今日的全球宗教对话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实相(真理)是全体展现,世问存在的一切皆有其合理性,一种宗教只有既认识到自身和他者存在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趋近最高的善与实相.任何一种存在都既是作为终极意义上的全体,又是作为现实中的部分存在着,共同构成全体.同时,大乘空观可以理解为是对骄傲与固执,或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彻底的治疗.互即互入,这也是诸法平等,心、佛、众生平等的深义所在.这样一种理念--"不二"成为当代宗教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最后,面对现代世俗社会的不舍理现象,如何塑造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生活目标,是各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课题.也正是在这一维度上,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才有可实质性的展开,乃至发展出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分析了无标底招标的特点和利弊,在肯定无标底招标的同时,建议不可盲目实行,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和参与各方的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东疆地区封禁政策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沙俄的军事侵略威胁、朝鲜流民问题的冲击、东北边疆防御力量的空前削弱三个方面。清廷为了摆脱这一危机而苦苦摸索,移民实边思想便是这一摸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46.
“道经”首篇是《老子》全书之总纲,当从“以老证老”、考虑语境、整体把握这三原则出发来考察,方能正确地阐释本章之旨。其中“道”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形而上的“非常之道”,而“无”和“有”则是老子分别对远古蛮荒与近古物质两个时代的称呼。  相似文献   
47.
氯化亚锡——甲基橙法测铁实验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无汞定铁“氯化亚锡一甲基橙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实验的试剂用量、滴定条件及其实验步骤等进行了研究与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便于教学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48.
在线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大量的信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把关弱化,各类虚假信息依托社交媒体野蛮生长,网络空间治理,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态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最小化用户之间的虚假信息交互量,研究社交网络中虚假信息传播路径的阻断策略。给定在线社交网络G=(V,E,P,H),H表示用户之间信息交互量,已知虚假信息传播源集合SV,虚假信息交互量最小化问题是从E中选取哪K条边,使得这些边被阻断之后,虚假信息在用户之间的交互总量最小。首先证明了该问题是NP-困难的,进而证明了问题的目标函数计算是#P-困难。其次,证明了该问题目标函数既不是次模函数也不是超模函数。再次,提出了两阶段贪婪算法(TSGA)来解决该问题,即先获取候选集合Esa,然后选取阻断集合E'。最后,通过实际在线社交网络数据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比现有算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9.
事物与事物之间及其内外边界的存在,使管理、无边界管理进入公众的视野。价值观管理曾以文化浸润方式存在和运行于我国农村社区,而今这个优势却因乡村传统价值观念衰微而渐失,新型农村社区之兴起,凸显出有别于传统农村社区的"社区"元素和"居民"特征,不仅要重拾价值观管理的传统优势,而且要直面供给与需求关系脆化、内化与外化矛盾交织、同一与差异反映分殊、当下与未来目标更替等问题,社区居民须以社区化和社会化为目标,展开其"人化"过程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开放性治理环境中,无边界价值观管理所涉及的人的需要、利益、情感及发展等基本问题,由隐性走向显性、从单一走向多维,要破除诸多边界障碍,形成价值取向、话语建构、实践方式、目标实现等方面的治理旨趣。同时,促进社区居民将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历史积淀和生活经验,内化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外化为实践理性和参与能力,从而形塑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50.
1858 年日本与欧美诸国先后缔结修好通商条约, 大体构建了日本与西方列强之间的近代条约 体系。 由此直到 1871 年 《中日修好条规》 签订, 在日中国人一直以 “无条约国民” 的身份生活在开港后的 日本。 为了寻求出路, 他们往往通过借用欧美商馆名义或受雇于欧美商馆等形式获得合法的居留和贸易权 利, 因身份而受到多重限制和双重管理是当时在日中国人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通过对这一时段在日中国人的 生存状况及其管理问题的历史考察, 既可加深对日本华侨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历史作用的理解, 也可为深入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