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18篇
理论方法论   258篇
综合类   2444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壮族文人的文论在全国影响并不大,但是否就因此而没有价值和意义?尽管受到汉族文人文论的巨大影响,并因此还具有滞后性,但传统壮族文人文论的存在仍有其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表现为:它是对传统壮族文人文学创作的总结;它是壮族民间文论的发展,是壮族人民对文学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它是对全国文论的一种丰富。在这三个方面,它有着别的文论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皇权政治复归、士族政治势力逐渐被边缘化的南朝,士族文人为维护其门第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向学术文化的深广处开掘,博学融通,试图以繁密、新奇的使事用典建构文学的防线,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诗以用事为博"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3.
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派遣占领军问题是在美国的亚洲政策及对日政策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使此问题未果而终。这一结局影响中国战后对日处置一些问题的实施,进而影响战后一段时期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两晋之际,琅邪人鲍靓出任南海太守,在岭南传播符箓道术,成为迄今有史可考最早进入岭南的道教符箓派人物。鲍靓的符箓术及其符箓派,无论对岭南道教乃至中国道教的发展,抑或对岭南人的思想意识、民风习俗和宗教信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文人音乐的审美体验出发 ,对文人音乐的审美特点试做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代至当代心理学理论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行为联想派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从其优劣的比较分析中提出了对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发展趋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9.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词的出现是对传统诗教观念的突破,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但关乎文学自身的规律,还涉及到复杂的士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笔者拟从文学接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切入,探讨词在宋代的接受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