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18篇
理论方法论   258篇
综合类   2444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32.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33.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4.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研究主要探讨郑孝胥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基本观点,即诗歌应该表现伟大的志向、才思妙合元垠和风格上的劲涩。  相似文献   
35.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渴望到边塞建功立业,他们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审美对象,由此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麦尔维尔反超验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反超验主义文学的社会基础;讨论了麦尔维尔作品<白鲸>的主要思想和从中受到的启迪.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不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它所包括的现实主义的成份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发展,逐步过渡到现实主义文学阶段.  相似文献   
37.
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川剧爱好者的声讨对象。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  相似文献   
38.
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相似文献   
39.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40.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8,(1):127-137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一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