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593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028篇
社会学   13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中国现代比较诗学的早期实践开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早期的中西比较诗学实践顺应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潮流,在推动新文学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上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但中国现代早期的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实践在表现形态上还很不纯粹,也很不完善,远远没有达到比较诗学学科阶段所具有的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992.
1917年4月,年仅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论文提出了"体育关乎国运"的体育哲学思想。立志改造中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和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和列强侵略、政府腐败无能是毛泽东早期体育哲学思想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993.
新儒学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其早期思想奠定后来发展的核心,其中,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框架,梁漱溟从中西印思想的比较中得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质,熊十力进一步将之归为哲学本身的本体论特质,并认为这一特质只为中国哲学所体认,冯友兰进一步从哲学与科学的不同肯定了哲学的特质。三大家的思想对于新儒学的思想形成具有根本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正>一、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知识型员工的特征职业生涯早期阶段指个体从学校进入组织并逐步"组织化",并为组织所接纳的过程。这一阶段一般发生在20岁-30岁之间,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变成员工的角色转变过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本文中的知识型员工指受过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并以脑力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用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中国早期电影做整体观照.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虽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思维和文化品格,但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它无法从当时特殊的社会机制、文化机制剥离,因伴随着报刊等纸质媒介环境而传播现代科技、启蒙思想,并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和顽强的生命力.早期电影的现代性特征,决定其在"文化现代性"系统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从创作群体、创作理念、本体呈现,还是从与娱乐、商业的博弈等方面看,中国早期电影都是现代性意义链上不容忽视的一环,其创作策略和理论建构的历史性遗产,对当下电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电影理论资源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96.
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为主要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积极投身于各自国家的政治革命运动,在同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驳中形成了独具主体向度的实践观。一方面,将实践的主体定位于现实的能动的人;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归结为主体(意识)对现实的把握。其实践观恢复了马克思以实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的理论传统,开拓了重新认识实践的主体性、能动性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隐含着"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冲动"。  相似文献   
997.
“新批评”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是“新批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定的契机下,中国学者开始译介“新批评”,主要集中在艾略特、瑞恰慈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上;通过展示早期译介的基本状况,对“新批评”引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及译介策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98.
长江流域的早期楼阁式佛塔,已知的考古实物,有长江上游的四川什邡在1986年发现中国最早的佛塔画像砖;在文献记载中,有长江下游的江苏徐州一带笮融"大起浮图祠"。考古文物与同期的文献记录相近,均为楼阁式木作建筑。什邡画像砖佛塔明显源于古印度西北广为流行的高层佛塔,中国佛塔是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仰观念引导宗教艺术的看法,汉代神仙好楼居的传统思想,使得犍陀罗佛塔得以比附仙人所居的木作高楼得以在中国安家落户。宗教信仰的类同性,其重要性,远在单纯型制模仿改造之上,或许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楼阁式佛塔得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另外,什邡画像中与佛塔并置的三宝柱被辨识出来,同时也构成上述观念的一个重要证据。作为早期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什邡佛塔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印佛塔型制演变、中国汉代神仙信仰以及佛教初传中国的重大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美国早期文学,分析清教思想与新英格兰早期殖民开拓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清教思想对早期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的建设和开发具有积极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早期文学的根本精神,就是以清教观点认识、解释、参与殖民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韦素园一生极其短暂,却为20世纪早期的文学翻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韦素园和他主持的"未名社"在鲁迅的支持和指导下,译介了大量苏俄、东欧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