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757篇
理论方法论   147篇
综合类   1230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元末明初的战乱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给陕西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土地荒芜,人口逃亡。明王朝在平定陕西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包括开垦土地、兴建水利、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还有明代初期政治清明与外部环境稳定,使得陕西地区的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62.
黄淮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南部。明代为保证南北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人为抑止北流,造成黄河改道决溢频发,几乎无岁不灾,灾害范围之大遍及黄淮平原,对黄淮平原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漕运受阻,农业受损,城镇遭淹。官民采取了应对黄河决溢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变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了黄淮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货币描写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三个研究主题.目前的研究,肯定了货币描写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历史认识价值,但在研究的深度和方法论上还有一定的局限;认识到货币描写衍生和推进小说情节的结构价值,具有文学叙事功能,但对这一功能的个案积累和整体爬梳还显不足;意识到货币描写对于考证某些文学史实具有参考作用甚至具有关键作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但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作为“证据”的货币描写,还要做具体的分析.深化这一研究,要引入更专业的经济史、社会史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发掘重大课题,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相似文献   
64.
从我国明代室内陈中赫然发现,把古人所总结的设计思想放在当代设计思潮中并不见逊色.我们了解从西方十九世纪末展开,推动设计进步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发展到当代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设计思潮这个演变过程,而目前的结果赫然与三四百年前,我国在设计哲学上就已经出现的古,雅,真,宜等美学准则的内涵有惊人的相似.都在对如何做好适合于人的设计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僧职土官"或"僧职土司"是20世纪末提出的概念,此后"僧职土官"或"僧职土司"的称谓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明代藏族僧官与土官体系、运行机制、职能等方面的分析,阐述僧官和土官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隶属于不同的体系,享有不同的权力,担负不同的责任,具有不同的机构建置,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兼顾性,但这不能说明僧官就是土官。僧官和土官是两个不容混淆的实体概念。僧职土官是一个不存在的实体称谓。  相似文献   
66.
《新天地》2012,(7):67
连汝安教授的祖先是明代御医连成玉,到他已是第8代传人。◎连教授的父亲连国正是刘邓大军的随军医生,连教授17岁开始随军实习。◎连教授先师从岳美中、徐季含两位中医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医学院系统学习。◎连教授把心脑血管病作为主攻方向,至今已有六十余年。◎连汝安教授发明的"养血疗法"和"乌龙养血胶囊"受到患者的追捧,被誉为"心  相似文献   
67.
正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  相似文献   
68.
明人李开先所著的《闲居集》对明代中后期士农阶层的城乡认知及社会状况都有所记录,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城乡关系大有帮助。李开先罢官归家后,长期城居,虽然他时常表达出对城市喧闹、忙碌生活的不满和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但始终将乡居生活作为城居生活的补充。《村女谣》中的"红娥女",则直接表达对乡居生活的不满。李开先的城居与"红娥女"的抱怨,都反映出时人对"城乡差异"的认知。这一认知的形成,则与嘉靖朝社会治安恶化与赋役不均相关。  相似文献   
69.
《求是学刊》2017,(5):164-172
明代中叶常州人顾应祥提出的土地应该被允许自由流动的思想及与之相关的德治政府论是明代思想史界的一股清流。顾应祥认为,人之本性彼此各异,在生产劳动上的投入与产出所得也必然不同。对此,国家不该用制度限制或政策约束,强求百姓财产均平。为此,他既反对明初恢复井田制的呼声,也不同意丘濬的"配丁田法"。结合明代中叶田土兼并的情状可知,顾应祥之说,实质是面对田土受强权左右而无法正常流动的现实,精于儒学之道的士大夫为了安定社会、保障民生,而设计的一种改善思路。这一设计,因为本诸人性,既以之为保障民有的理论之源,又以之为施治于民的制度基础,故能缓解国家与百姓之间的对立,减少因财产转移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0.
明代吏承是官僚机构中的低级办事人员,承担着政府工作的操作与运转,职小权大。明代中后期自推行捐纳以来,按制规定,民可捐纳一定银两获得吏承一职,同时吏承可捐纳冠带、免考甚至迁转。因所需捐赀数额较小,大量人员前往捐纳。捐纳吏员的大肆开展,使得吏员数量更加庞大,成分混杂,更严重的是造成吏员升迁考核制度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