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73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周德刚 《理论界》2003,(2):102-103
一、理学体系中知行范畴的解析: 理学范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它由理气论(天)、心性论(人)、知行论(中介)、天人论(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整个体系从天开始,过渡到人,  相似文献   
52.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53.
明代女真社会的“商人”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商人的绝大多数是由各部族的首领构成,从事商业活动只是他们全部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主要的部分,而这种商业活动是以明朝的朝贡制度为基础的。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不能不受政治权力的影响,同时,商业活动也影响着政治权力的消长。从事商业活动的女真人,不仅要从事商业活动,而且还要从事渔猎、农耕、掠夺及其他经济活动。女真商人将汉文化的影响带入女真地区,促进了女真社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上篇:日暮思陵噪晚鸦1644年,北京的春天姗姗来迟。除夕的钟声远去百日,紫禁城的寒风还在流连。让史家无限同情的崇祯皇帝终究没能拥抱甲申年的春天,随着“闯逆”破城,这位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的悲剧帝王把尊贵的躯体、深重的遗憾和277年的祖宗基业一同挂在煤山(景山)的一棵老槐树上。一个王朝只剩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这一天是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平心而论,以崇祯皇帝的辛苦勤勉历政,他似乎不该成为亡国之君。崇祯以前的几代皇帝,很少临朝听政,甚至很少同群臣见面。他们的热情、才华、时间和精力,大多耗在了后宫。崇祯登极以后,竭力矫正自明…  相似文献   
55.
有关中国“公私”这一思想史上的问题 ,海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讨论。我也曾发表过一篇论文 ,题目是“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1] 在这篇论文中 ,我从宏观上讨论了中国哲学中“公私”观念的基本意义及其演变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是“‘私’的抬头及其合理化倾向” ,我简要地考察了明清之际作为与“公”相对的“私”是如何被自觉并被合理化的。作为结论性的东西 ,最后我指出了中国“公私之辨”存在的问题及其克服的途径 ,强调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公私关系” ,就需要划定“公私”的界限 ,因为“大公无私”就容易成为其反面的“大私无公…  相似文献   
56.
明朝对日本实行的贸易政策,围绕着被动依赖日本方面抑制倭寇活动或主动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刚开始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企图通过外交活动来抑制倭寇的侵扰,但由于双方对朝贡贸易的理解不一样,遂引发了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并一直维持到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57.
明万历二十年,安南黎氏将莫氏赶出京城升龙,重新夺回政权。面对安南再次易主,明朝士大夫曾欲采取“双重承认”的政策,即同时承认黎氏、莫氏为明朝的贡臣,但黎强莫弱,随着安南政局的变化,黎氏掌控了安南绝大部地区,而莫氏只能苟延于高平山区,最后,明朝只能接受现实,承认黎氏为安南的唯一合法政权。明朝为了利用莫氏来抑制黎氏,要求黎氏允许莫氏于高平地区自治。  相似文献   
58.
他知道,到了从攒了22年的"储钱罐"里取出"钱"来的时候了。这些"钱",关乎历史、关乎人性、关乎灵魂。  相似文献   
59.
明朝在乌思藏、乃至整个藏区管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分为三个 阶段的,而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明朝的治藏政策是向着越来 越严密、完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随着对藏区形势的不断深入了解而进一步调整、 变通的结果。明朝管理藏区政策的独特之处在于继承元朝有效治理政策、继续 "僧俗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并有效发挥了朝贡贸易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以空 前紧密的经济联系巩固、发展了自元以来形成的中央王朝同西藏地方的政治隶属 关系,使明朝的政令得以顺利地在藏区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60.
明洪武八年,朱元璋杖死刑部主事茹太素,开了明朝廷杖朝臣的先例,以后明朝的各位皇帝纷纷效仿,甚至到南明小朝廷时依然存在。廷杖这种法外酷刑对明王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