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曾现江 《西藏研究》2008,108(2):27-33
明代中晚期,不少东蒙古部落进入青海湖周围地区游牧.在当地立足之后,东蒙古部落进一步南向发展,进入康区,扩张势力,并与藏传佛教教派势力相结合,相互配合,通过支持后者在康区的发展来扩展势力,进而影响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也为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南征康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黄朴民 《社区》2008,(20):48-49
明末清初思想界巨擘顾亭林尝云:“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以古律今,可知此语实为平凡而不朽的真理,尤其是放在那些终日与青灯古案、竹头木屑为伍的历史研究者身上。这更是“一语成谶”式的宿命!因此。我曾以调侃的方式说过:“对于一个人而言,把研究历史作为他一份业余爱好,那是莫大的幸福:把研究历史当作他自己谋生的饭碗,则是真正的悲哀!”  相似文献   
23.
为了准确地体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性质,研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就更有价值和意义,选取该时期的民本思想集大成者王船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本还原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方法,得出民本思想即使发展到极致,其思想动力仍来自于传统,其认识与民主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终究未能进入"近代"的门槛.  相似文献   
24.
活跃于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画家,大多为遗民画家,他们崇尚倪黄,画风简劲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以山水见长,而作为新安画派主要成员的汪家珍,则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无不擅长,尤以人物著称。歙人汪洪度评曰:吾乡绘事,国初为盛,松圆老人后,僧渐江、程垢区、查梅壑、祝壮猷工山水,家壁人、江天际工人物。可见,汪家珍在新安画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5.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优秀的农学家之一。从他的视野看来,江南部分农民在农具置备、水利建设、林果生产、桑蚕经营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灾害防治经验。他们以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为乡土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6.
《金陵瞭望》2007,(19):I0001-I0001
滴滴陈香弥漫唇齿,点点甘润浸溢心扉。除却历史的文化芬芳,1999典藏口子窖酒的独特口感与其经年窖藏的岁月沉淀是分不开的。除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地下酒库外,口子酒业于2004年新建大型储酒钢罐84座,并新增了一批地下大型酒库,储存着近四万五千吨好酒,这在华东都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7.
明末清初的云南诗坛,与中原内地普遍批判明前后七子的滔滔洪流截然相反,选择了尊崇七子、以复古为导向的主张,掀起了一股弥漫滇中的复古潮流,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心理,一方面在于七子敦复古道、恢复古人风范志节的主张契合了云南诗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救世情结,另一方面出于对明朝的深厚感情和继承与发扬明代文化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复古风气对后世云南诗坛影响深远,一直到清代中后期尚绵延不绝,形成了云南诗歌独特的风貌与传统。  相似文献   
28.
上海人李延昰的身份比较复杂,受文坛推重的诗人、擅长抚琴的琴人、社团中的翘楚、城市山林里的隐士、行医者等等,这些身份从不同领域说明其社会角色和获得名声的途径。实际上他生前并不显赫,在提及时,均托他人之名,徐孚远的高足、名医李中梓的侄子。而他本人则在临终时以一瓢一笠一琴一砚生平玩好分给友人,并将所藏书两千卷赠给著名学者朱彝尊,借此完成士者身份的回归。经历明清易代的士人,在复明无望之后,无法通过直接参与新政权实现社会理想,不得已以医谋生,但又不甘心以此作为人生的归宿。士人运用一系列文化符号象征,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寄托于超越个体生命的传统文化表征中,以作为人们回顾这段改朝换代的历史记忆。这种无论是出于本人自身的选择,还是叙述者有意造成的模糊,实际上反映出易代时士人的一种困惑,以及泛边缘化的心态,同时又想回归主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29.
张军 《船山学刊》2007,(2):63-65
本文认为凌翼云的《湖南皮影戏史拾零》在论述湖南影戏的历史时,由于材料使用出现错误,导致结论不可靠;李跃忠的《湖南影戏形成时间略考》推断的湖南影戏形成时间明显靠后。今根据王夫之的相关资料,将湖南影戏形成时间推定在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30.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旅中》诗自写旅况,有“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混迹同佣贩,甘心变姓名。寒依车下草,饥糁鬲中羹”等句,这是古代社会一般人行旅生活艰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