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2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739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314篇
人才学   156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2419篇
理论方法论   467篇
综合类   4436篇
社会学   609篇
统计学   22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797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袁景丹 《老年人》2008,(10):23-23
郭森同志1909年出生于河北戚县,早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同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担任河北广宗县和巨鹿县的县蚕书记,领导开展抗日斗争。1949年,他带领一批南下干部来到湖南后,一直留在湖南工作,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跃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丰仟等职,为湖南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道家 (教 )一直都很注重对心性问题的研究。隋唐以降 ,道门中人对心性问题的阐述无不带有儒释之痕迹。宋明时期 ,心性问题的系统阐释是天师道徒发展天师道哲学的重中之重。作者分析了此时期天师道领袖人物的心性思想 ,并指出它们的儒释化倾向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的创办和发展入手,阐述边区工厂的经营模式由机关化向企业化转变的动因及途径,着力探讨党和毛泽东在延安时代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的政策与绩效,对于深化我国现阶段国企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4.
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催生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特别是1992年我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建立在体制转变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社会转型,已汇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道融人世界范围内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潮流之中,成为一场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革。这种转型,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是一场全社会、全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55.
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寇,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今天,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旅游主体、旅游资源及旅游媒介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隋唐时期中国旅游文化出现的新特点,一是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崛起造成了古代旅游重心的下移;二是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同时,也阐明了这一时期山东旅游文化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7.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苏联东欧的军事遏制战略是贯穿始终的,主要分为地区性遏制战略(1946-1954年)、大规模报复战略(1954-1967年)、灵活反应战略(1967-1982年)、新战略(1983-1988年)、超越遏制战略(1989-1991年)等阶段。具体说来,西方是以苏联作为主要对手的,其对苏东的军事遏制策略既有不同之点,也有相似之处。但是,从对苏东关系的影响来看,这种军事遏制战略的成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毛泽东江西时期有关经济思想的探讨 ,从宏观上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必须重视经济建设的思想 ,并且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城镇工商业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9.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约是宋代兴起、明代中叶至清代前期得到官府鼓励和推行的一种村民自治的教化组织.在徽州,明代乡约建设倡行于嘉靖五年,极盛于明代后期的嘉隆万和清初的康雍乾时期.其组织形式与徽州本地特有的宗族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徽州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明清时期徽州乡约运作与管理十分规范,是同一时期全国乡约发展的典范,祁门<文堂乡约家法>、<岩寺备倭乡约>等乡约出现,标志着徽州乡约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它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所倡导的法治与德治、礼法合治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60.
五四时期 ,欧洲与亚洲之间、亚洲各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当时 ,调和东西文化是欧洲和亚洲许多学者的共同期待。在亚洲 ,反应最强烈的是印度、日本和中国。印度和日本学者的呼应大大刺激了中国思想界 ,促使部分中国学者极力想找到中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而欧洲思想界的波动 ,则成为中国文化调和论者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