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4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073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参加科考获取功名成为士子们的毕生追求。为了一朝高中,广大士子从蒙童时期就开始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学习方式枯燥,学习备考内容以儒家经典和时文坊刻为主。入闱考试是士子科举考试活动的关键时刻,不仅要经历赶考的行程之苦,入场还要经受搜身之辱,进入考场参加考试也会面临诸多艰辛。考试结束中式士子的欣喜与落第者的悲怆形成鲜明对照,反映了科举考试对士子的摧残。  相似文献   
42.
面对明清鼎革之际目不暇接的各种事变,一些官员或士人纷纷拿起笔来,或记录亲身经历和见闻,或编辑奏疏、塘报、邸报等官方档案,或对最初的记录进行再加工,或考证史事,或对时事和人物发表评论。这些杂史或记甲申之变、清军南下的暴行及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或记南明史事,或追记万历以来党社活动及党争的历史,或总结明亡及南明速亡的原因,以达到以史经世的目的。由于史料来源不一,这些杂史中往往出现"一事而甲乙互异,一人而彼此夐殊"的情况,又由于作者政见歧异,杂史中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也往往悬殊较大。  相似文献   
43.
明清时期国家成文的土司制度既是国家政权主导、土司政府配合、土司辖区民众积极参与而形成的产物,又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各地土司互动与博弈、认同与调适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国家成文的土司制度具有政治、管理、法律、社会及文化等功能.土司制度功能的学理性主要体现在工具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从学理层面探讨和诠释土司制度的功能,能为“土司学”的构建以及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4.
明清两代涌现了大批传奇佳作,这一代文人既以积极的态度期盼着一个仁政国家出现,同时又以消极的态度把国家的兴亡看成是历史的必然,充满了迷茫、失落和感伤.但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会使人居安思危,会使现实中的人重新以历史的角度认知这个社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海洋历史发展的"千古变局"时代,但统治者沿袭传统模式,在立国思想上"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禁海"代替海防,禁海迁界、"守土防御",反映其海洋观念的淡薄;而东南沿海地方官员,尤其郑成功"通洋裕国"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显露出"以商立国",向海洋空间发展的意涵;传统时代"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所反映的海洋观念,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大航海时代,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影响到世界历史走向和发展格局时,"重陆轻海"观念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会因此而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6.
"清客"、"帮闲",别称"篾片"、"帮身"、"帮客"、"笏板"(或作"忽板")、"蛤蜊"、"陪堂"(或作"陪宾")、"老白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四公子门下的门客,以及唐宋时期的"妙客"、"闲人"。在明清两代,清客、帮闲属于特殊的下层知识人群体,亦即"无赖知识人",是商业化、城市化与科举制度的产物。清客、帮闲均属职业"游士"。然两相比较,尚有细微差别:前者凭借的是文学及书法、绘画才艺,在官宦人家"帮闲";而后者则凭借自己的技艺,陪大老官及富家子弟宿娼、饮酒、赌博、唱曲,从中"凑趣"。  相似文献   
47.
依省划分是民族划分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民族行省划分,发端于明清之前的民族政区划分.明清时期,在许多史籍中频频出现按行省划分民族的方式,西南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民族行省划分思想在当时盛行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民族划分方式.明清时期民族行省划分的产生和盛行,既是对民族政区划分的沿袭,更和当时实行的行省制和土司制有关.此种划分方式易被人们所接受,因而民族行省划分的思想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48.
明清通俗小说的作者习惯于追求"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奇,因此他们会频繁地将纳妾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同时又能够引起激烈矛盾的婚俗写入小说。小说中所常见的"怨气丑声"的故事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这类故事的矛头所指,不是纵欲的"妾",而是那些广蓄姬妾的男性,纳妾由此成为了男性好色的一个标签。而更为重要的情节模式则是"一妾破家":原本安然无事、风平浪静的家庭由于"纳妾"而掀起狂风巨浪,整个家庭因此而陷入倾覆毁灭的危机中。纳妾既是整段故事的起点,也往往被视为引发危机的源头。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小说作者在叙事中对于"纳妾"的依赖。纳妾不仅作为显赫社会地位的标志而被寄予某种想象,更有助于故事的叙述:缓解人物在婚姻道德上的困惑,并解决风流与阴骘无法并存的难题,使得小说的叙事能够不偏不倚地驶向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9.
《经理人》2009,(10):46-49
4万亿投资,7万亿天量信贷,相当一部分涌入了楼市、股市,催起新一轮泡沫。中国经济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做实业不赚钱,只好炒楼炒股?中国企业到底得了什么病,以至于跟炒楼炒地皮相比,办企业利润微薄得可怜,慢得可怕?明清时代,中国人有钱就买地,盖宅子,做地主,不投资于工业,这导致中国错失发展近代工业的先机,大大落后于西方;如今,中国富人有钱就炒楼炒股,不愿投资于高科技行业;为什么中国人还要重蹈古人覆辙,不设法建立几个在全球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  相似文献   
50.
甘肃岷县大崇教寺收藏的明清契约文书共有32件,对当时岷州地区的政治、军事、宗教状况均有所反映.本文选择其中5件代表性的文书进行分析,研究大崇教寺文书形成的原因、契约形式及政府对土地的管理等情况.契约文书原件基本保存完整,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大崇教寺明代以来寺院经济及其它方面的活动,颇具地区特点.通过对其整理、考证及相关研究,恢复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代面貌,勾勒出明清大崇教寺寺院经济的基本发展状况,探寻其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