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799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342篇
人才学   172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2935篇
理论方法论   505篇
综合类   5153篇
社会学   658篇
统计学   22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过“十五”的发展,南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提升在全省和长三角城市中地位的赶超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腾飞的关键期。基于对发展态势的分析,市政府根据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定位和主要…  相似文献   
52.
先秦杂家是以政治实用主义的“王治”为其宗旨,以不主任何一家、融合百家为其理论方法,有《尸子》、《尹文子》、《管子》、《鹖冠子》、《吕氏春秋》、《尉缭子》等为其代表作的先秦学术派别。先秦杂家是在战国中晚期社会历史大一统趋势和学术融合思潮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成长起来的,充当了战国诸子学向汉代经学过渡、学术形态转化时期知识与思想的主要载体和传递者。  相似文献   
53.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主义文化兴起的新情况;这三种文化之间既对立冲突又融合贯通;这三大文化形态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新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三大文化形态的不断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灾荒与社会紧密联系,灾荒是社会运转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灾荒可以揭示出特定社会的许多本质内容,而社会对灾荒也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嘉道时期灾情严重:一是长江水患骤然加剧,二是东南各省灾害发生频次增加,三是特大灾害频发。为此,政府实行荒政,主要采取以工代赈形式,并积极鼓励民间赈济,可见这个时期救灾特征与特定的社会状况紧密关联,是特定时期社会运转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55.
略论晚清传统法律意识的嬗变和晚清修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友谊  李思谊 《理论界》2006,(2):175-176
晚清社会,促使传统法律意识向近代法律意识转型的因素有二:外国资本主义裹胁的西方先进法律文化输入和中国人民的逐步觉醒,试图学习西方、融入世界。结果是使中国知识分子具备了初步的国际法、民主宪政和权利义务等新意识,并指导晚清的变法修律活动。  相似文献   
56.
晚明时期的文化变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变动的核心是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文化人格的转型,其社会基础是明中叶之后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运动,其思想基础则是阳明心学的崛起。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狂”、“隐”两种类型。它为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注入的精神资源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7.
王摘 《今日南国》2006,(11):62-6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  相似文献   
58.
《职业时空》2005,(19):6-8
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相似文献   
59.
两汉时期,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士人们普遍失去了像先秦士人那样,为帝王之师、延说诸侯、建取功业的机会。于是部分士人逐渐产生出一定程度上疏离政治,安于著述,关注个体生命、自由、情感等心态,这些心态可称之为文人化心态。两汉士人文人化心态在西汉初、中期开始萌芽,到西汉后期的扬雄那里走上成熟.而在东汉前中期的班固、崔骃、张衡等人那里达到高潮,之后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0.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不断膨胀,人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从大量的知识信息中,去分析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新知识.这样,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立于不败之地.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调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