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749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9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58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3196篇
社会学   615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93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卢森专 《职业》2020,(3):I0001-I0002
广西玉林技师学院(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9年,前身为玉林地区技工学校,2015年7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设立广西玉林技师学院,是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至今已有40年办学历史。创新发展“玉林技工”耀岭南学院以“面向企业,突出技能,质量至上,育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坚守“广育技能专才,精冶行业巧匠”的办学宗旨,秉承“技德兼修,知行并重”的校训精神,不断渗透“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校风,顺势而为,以前瞻性的眼光夯实基础,占领了玉林职业教育小高地,打响了“玉林技工”品牌。  相似文献   
992.
993.
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关注点在大学生班级建设上。在现有基础上,将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深入班级,打通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最后一公里",由现在的少数学生参与变为"全员参与"。特别是注重班级建设,按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变过去学生组织牵引模式为人人参与、人人发力、人人驱动的自主管理模式。再在班级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学生公寓管理打破学院、年级建制,实行完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公寓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朋辈互动、自我管理的作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是主人翁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94.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蕴含着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为方法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条件保证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特别是指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展现出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于对治理学僵化和王学末流玄虚的时代语境中,是在心学视阈内对理学有限度的回归和对传统仁学与阳明学的融合发展。李渭心学仁体论的内涵包含仁的内在主体性确立、生生之仁、一体之仁、为仁由己等,这种心学化的仁体论建构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理论面向,超越"理"与"良知"的时弊,在心学视阈内有限度回归仁的普遍规范;二、诠释进路,在功夫与事为的心学化诠释中阐发"仁"的丰富内涵,凸显仁体发用的实学特色;三、实践取向,在日用行常中阐发"仁"的实践价值。作为黔中王学代表人物之一,李渭心学仁体论是时代学术思想的映像,也体现了黔中王学的时代关切。  相似文献   
1000.
李红艳 《生存》2020,(9):0001-0002
中国素以诗国著称于世,在其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诗苑中,《诗经》是其最先开放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拉开了中国文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鼎盛时期。对《郑风》的解读,不仅仅局限在经学的学理层面,而是要探寻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从而达到与诗人的诗情诗思的共鸣与契合。这就直接促成了人们对《郑风》的情感层面的思考,以及对《郑风》“缘情”本质,也 可以称作“情本”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