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45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82.
在传统社会中,“兄弟有序”的伦理规范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室操戈”是并存的。而这种矛盾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兄弟之间的争产诉讼,在诉讼的形成与解决中,蕴涵了家庭、宗族、亲情、宗法等社会自发性约束机制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清代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张得鑫 《东西南北》2014,(23):52-54
“我愿为赢而死,我希望你们也是如此!”说这话的奥利弗·桑威尔和他的两个兄弟是德国大名鼎鼎的“山寨之王”,从创业之始便充满争议。他们创办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器火箭网所孵化出的70多家公司,大多是美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山寨版。而其最擅长的,就是把这些山寨版做大后卖回给美国原创者或其他人,快速套现离场。  相似文献   
84.
兄弟     
印度的乞丐和印度的神牛一样知名,同样是满大街游走,又同样的以一种主人翁精神悠然自得。我每次去菩提迦耶都是在法会期间,而这期间的乞丐是最多的,他们知道来参加法会的都是乐善好施的佛教徒,同时法会的主办方通常都会安排施食,所以纷纷从十里八乡赶来。 而很多当地的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工作”,或者擦皮鞋或者帮忙送货。当有外国游客经过时,他们会随时变成乞丐,大方地向你伸出手来——“乞丐”在印度是一种因种姓而世袭的职业,最让人绝望的就是这一种坦然。  相似文献   
85.
不同于苏轼的超迈放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劲果敢,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平正温雅是曾巩文风最鲜明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巩散文的特色,与其说是语言艺术的成功,毋宁说是人生态度上的特点.可以看到,曾巩平正温雅的文章风格并不是孤立形成的,文章是其生命的有机构成,其创作风格必然与人生的整体态度相关联.因此只有将其文学创作的理念置于全部人生思考的背景中去考察,才能真正把握其文章风格.曾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儒学作出了合于自己人生态势的解读,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思考和行动轨迹基本对应着他对儒学的思考,他的文章则是他的思考轨迹在语言上的对象化,也是他生命形式的忠实展现.  相似文献   
86.
戴日强 《可乐》2010,(3):18-19
我当你是兄弟 他名字里有个“龙”字。同学非说叫他“老龙”便宜了他,他只不过是条冒牌的龙。根据龙会飞的原理,大家叫他“老鸟”。  相似文献   
87.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过长江。消息传来,正在浙江溪口“隐退”的蒋介石勃然大怒,急忙带领随从人员奔赴杭州笕桥机场。惊魂甫定,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的急电追踪而至:  相似文献   
88.
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过程、原因和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时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时我们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对信贷违约掉期、次贷担保债券凭证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概括分析了雷曼兄弟的规模、主营业务,阐述了雷曼兄弟的发展历程和死亡过程;再次,诠释了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最后,总结提出了雷曼兄弟破产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
《领导决策信息》2012,(31):23-23
7月30日,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宴请152位在北京7.21暴雨中救人的农民工。152位勇士带来的力量和温暖,感动了无数人。确实,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的7.21暴雨,每到危急关头,我们总会看到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扶危救困,抢险抗灾。  相似文献   
90.
李玫 《南都学坛》2011,31(2):46-52
紫荆树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之后不断被改写,到了清代,从故事情节到所表现的主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小戏《打灶王》在紫荆树故事中加入了灶神,把原故事中反对分家的主旨改变为主张分家。灶神的加入是因为灶神在民间被看做"一家之主"。《打灶王》里女主人公对灶神的调笑态度,与民间祭灶习俗的演变有关。而变反对分家为支持分家,则反映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