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剧诗说”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庚"剧诗说"是在传统曲学影响下,借用西方的概念,并结合中国戏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剧诗说"在肯定戏曲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密切关联、揭示戏曲的"诗化"本性、抒情写意的特质及编演上对"诗意"的追求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诗性领悟戏曲艺术精神实质的方式,意义更是重大.但作为概念."剧诗说"还存有某些西方理论话语移植和改造的痕迹,并且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这样一来,它在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方面,难免存有遗憾.事实上,包括张庚"剧诗说"在内的现有戏曲本体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存有此弊,即试图对"戏曲是什么"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回答,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悟入戏曲艺术精神所需的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因为众多已有的戏剧本质学说,大多流于自然主义的经验归纳,也即说,其理论前提多数来自经验,而很少在一个更基础、更具前提性的本体论层面反思;而少数进入戏剧本体论领域的,又往往对本领域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自觉或漠不关心,使得界定往往是非反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成熟的戏曲本体研究必须有效借鉴某些哲学的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22.
明代杂剧作家贾仲名的作品,在当时以香艳华丽著称,然而被近现代的各种戏曲史、文学史认为关目曲辞均平凡。考虑到贾仲名杂剧的演出场所和御用文人的创作身份,不难理解在那些看来空洞的伦理掩饰下,杂剧是如何将男女的物欲、情欲或酣畅、或委婉地表达出来。仅以他的三种恋情剧为例,从性别的文化意义视角来解读贾仲名的这类剧作。  相似文献   
23.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舞诠释"情与理"、人性中的丑恶,以唱腔、程式、身段对原作的叙事给予鲜明的美丑对比建构,以越剧形式成功实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相似文献   
24.
孟昭毅 《南亚研究》2011,(4):117-130
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点点滴滴"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中的影响、接受或变形等因素目前尚未得到具体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傀儡戏等戏剧造型艺术,对歌、舞、音乐等戏剧要素,以及戏剧叙事文体(剧本)等问题的系统考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25.
广西靖西县是南路壮剧流行的中心,伴随着靖西经济迅速发展,历经200多年历史的南路壮剧依然活跃在民间,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剧种。就当下南路壮剧的剧目内容、剧团运行、传播手段等方面界定该剧种商品化的现象,探究商品化现象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戏曲艺术及其生存状况与商品化的关系,总结商品化现象对南路壮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前不久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称,目前,大量使用方言的电视剧数量有所增加,一些剧目存在使用方言过度、过滥现象,这种制作倾向不符合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一贯精神,违反了总局的相关规定,影响了广大观众的审美收视效果。这是2005年后,广电总局再度对方言剧发出“禁令”。  相似文献   
27.
易卜生作品“五四”时期传入中国 ,很快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 ,其社会问题剧契合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 ,有助于民众的思想启蒙和反封建斗争的开展。易氏的作品为新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和输入了新的表现手法 ,它所描绘的批判社会、反叛传统的艺术形象为铸造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28.
《傻儿师长》是川渝方言剧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不但为导演束一德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而且是方言剧明星刘德益的成名之作 ,它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对川渝方言剧的发展和繁荣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解德枫 《南都学坛》2004,24(6):60-63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之成为经典,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戏剧形态的丰富性。既具备通俗剧的诸多要素,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剧和带有较强的探索性的先锋剧。通俗剧层面,为该剧提供了"看点";问题剧层面,使该剧具备了现实"批判"的功能;先锋剧层面,则使该剧带有某种形而上"冥想"性质。三个层面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雷雨》具有宏阔幽邃景深的戏剧世界。  相似文献   
30.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确立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