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极为晦涩难懂,将其通俗释读很有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以陈嘉映先生《<存在与时间>读本》“导论”第二章第五节为蓝本的内容进行通俗改写和补加释解,我们发现,这一节内容展现了该著的宏观思想脉络:通过对此在进行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分析,揭露此在最后的根据和最根本的本质就是以“本真时间”来标示的伴随生存活动而有的不自觉的理解活动。而对“本真时间”的阐明,为显露“存在”本真含义完成了最后一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2.
早期海德格尔对哲学的规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把哲学自身理解为"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样式;第二,把哲学规定为作为没落生活之"反运动"的无尽追问,即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本真样式。他对哲学的这种规定的意义是:突破了人们对哲学的传统理解,为未来哲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彻底地理解他整个的哲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当前对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53.
<实践论>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哲学视阈上看,<实践论>是相对注重"生活公式"的哲学;从哲学功能上看,<实践论>是注重"前导理念"的哲学;从哲学信念与使命上看,<实践论>是"为时立言"的哲学;从哲学发展方向上看,<实践论>关注"中国问题"的哲学.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真正了解<实践论>,就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老子庄子向道而思返朴归真的本真性、反其道而行之知其白守其黑的辩证性、齐万物齐是非的相对性思想,在于显示一种无为无欲、大智若愚的超脱境界。这种超然世外的出世主义情怀可以使人们抛弃尘世物欲的诱惑,避免纷争与浮躁,过一种无欲、清净的生活。这对于受累于尘俗中茫然无助的人们有着很深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哲学上关于真或真实问题的讨论,一般都归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尽管先秦时期的庄子对认知意义上的知是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认为,庄子哲学里完全没有关于真知的思想,只不过庄子所主张的真知并非西方认知意义上的知,而是一种忘知之知的大智慧。在庄子看来,人们若只站在各自有限的角度,把自然万物当成和自我主体相对立的客体来进行区别,而不顾及对象事物本身周流不息的自然情状,那么所形成的观点就只能是有限的。故他认为只有从道的角度来对对象世界进行观照,即以道观之,才能获得忘知之知的真知。  相似文献   
56.
萧红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在她短暂的9年文学生涯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享誉中外的传世之作。《呼兰河传》既是她临终前的辞世大作,又是关于萧红其人其作最有争议的“焦点”之作。鲁迅、茅盾等老一辈伟大革命文学家对萧红及其创作曾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评论界对她的批评和某些指谪。因此,如何评价《呼兰河传》的成败得失一度成为现代作家作品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影响波及远不止于作品价值本身,而且还广泛涉及到对于女作家本人及其创作道路的整体把握和客观评论。本文认为:文学的视野本质上是关于“人本体”的一种文化选择和审美追求,但这仅仅是一种文学精神,绝不是规范文学时态样式的刻板或模具。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全在于对人及其命运的真情关注并多姿多彩地表现“人”,即表现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人性”的人类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既相适应又不适应,既相互包涵认同,又相互排斥对抗的矛盾统一的客观规定性运动过程。即人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和生活命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应当承认,作品确乎于“平庸”中暴露了那一时代的社会虚伪与世态沉沦,刻画出血泪模糊的人间悲剧和宗法神态世相。  相似文献   
57.
别尔嘉耶夫的整个哲学是建立在对客体化的批判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客体化是主体的异化,是对人的堕落与奴役.客体化的最终克服就在于对客体化终结的理解,末世论的核心就在于将客体化理论为堕落,把终结理解为对客体化的彻底克服.在此,别尔嘉耶夫对传统基督教的末世论主题进行了独到的阐发,他认为以往基督教对末世论的理解具有复仇的因素,是客体化的理解,而本真的基督教应是另一种启示,是神人的启示,是革命-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58.
文章在对中德成长小说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以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中国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例,重点探讨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方不同的自由观。两本小说产生于不同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下,但都展示了以威廉.迈斯特和孙悟空为代表的"新人"对自由的追寻过程。威廉致力于在戏剧舞台上实现个性解放,获得理性自由;孙悟空历尽千辛万苦,旨在恢复其本真自由。这两本经典的成长小说中所包含的自由观则体现了东西方传统文化对自由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59.
生存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阮籍直视惨淡的社会人生,面对短暂的个体生命,表现出深沉的生存悲剧感,其诗文亦处处涌动着难以抑止的生命张力,以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抉择的痛苦。在其自我追问的过程中。阮氏最终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精神家园.建构了本真自然的诗性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60.
应该以“创意”为“轴”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应突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作用。理解文化创意产业要注意辨别它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关系。要在与西方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比较中找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边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