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92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21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礼记.大学》篇基础上对《大学》进行的修改、校订和解释。朱熹对《大学》的编辑校订奠定了四书学,使得《四书》上升到经的地位。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的"延佑科举"使朱注《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并占据了优势地位,实现了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朱熹对《大学》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思维的内敛及道德至上,由此也导致了宋以后中国古代官方教育重心性修养、政治智慧以及为官之道,缺乏开发生产工具和实用技能的偏向。尽管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实学思潮,然而由于传统主流思维的惯性,使中华民族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科技发展的契机与优势。  相似文献   
992.
胡炳文是元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此书在总体致思路向上以朱子易学为宗,是提升和补益朱子易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在诠释内容上,《通释》对《周易》一些范畴的独创性诠解,对《周易本义》诸多诠解的延伸性说明,成为朱子易学解释的有益扩充;在诠释方法上,《通释》以卦与卦之间相比照、经与经之间相参照等多重诠释视角,拓展了朱熹的解《易》理路。在思想主旨上,《通释》发挥朱熹的理本论,运用政治发展与人伦日用中的诸多现象说明《周易本义》所强调的中、正、时、慎等义,对朱子的易学思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993.
<西铭>是张载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字,对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西铭>研究在<西铭>的诠释史上具有最突出的地位.对于<西铭>理学地位的形成而言,二程虽开其端,但定其尊则是由朱熹最终完成.朱熹以"理一分殊"注解<西铭>,成为后世学者解释<西铭>的基本模式;通过注解、讲论和论战的不同方式,使得<西铭>的影响更加广泛;也正是由于朱熹的孜孜努力,使得<西铭>在张载的著述中获得了最突出的地位,后世学者谈张载著述者无不首标<西铭>.  相似文献   
994.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995.
张怀满 《学术交流》2002,(2):149-151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明人伦”、“教有成法”、居敬持志等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存天理 ,灭人欲” ,本意并不否定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正当要求和欲望 ,可惜的是后来的统治者片面强调天理、人欲对立的一面 ,才造成“以理杀人”的恶果。作为一个政治家 ,朱熹生前从政时间极短 ,却也颇有政绩 ,身后被历代统治者吹捧 ;作为一个思想家 ,其思想 (经改造后 )最终成为历代的统治思想 ;作为一个教育家 ,他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 ,朱熹还是—位学贯古今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诗人。  相似文献   
997.
朱子的理学诠释学实际上是绾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诠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本文着眼于探讨朱子理学诠释学原则,它分为两部分经学诠释原则与理学诠释原则.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经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敬"是儒学达到道德理想人格"圣人"之境界的重要修养功夫。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它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朝鲜的李退溪不仅全面接受、继承和发展了程朱"主敬"之说,而且以"敬"来构筑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