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志清 《南都学坛》2012,32(5):49-54
李商隐的《九日》及其本事,让历代小说家、诗话家拿来说事,不断演绎生发。然而,此诗包括本事,则疑点甚多,不仅出处可疑,且内容不合常情,不谐诗理,甚至口吻失当,语意悖乱,怎么读怎么不像出自李商隐之手笔,倒像是令狐楚生前挚友刘禹锡之所作。  相似文献   
72.
"朦胧"是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境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写朦胧诗的圣手,在李商隐留给后人的六百多首诗中最广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无题诗意境迷离,基调伤感,寄意深微,婉曲晦涩,具有一种绵邈隐秘的朦胧之美。李商隐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善用比兴、用典等创作风格是无题诗的朦胧多义的形成因素。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造诣精丽、富于暗示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73.
陈柒 《金色年华》2008,(10):56-57
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大约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而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新亲身后的孩子?  相似文献   
74.
李商隐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位以言情著称的诗人,李商隐却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李商隐向佛是一个随阅历渐丰、日趋沉溺的过程。他以自己苦难的经历,证悟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等佛教真谛;并以求心自处的禅宗“不二法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李商隐的佛教观念极不彻底,他只看到了无常,执着于心,既未达到毕竟空,更未至非心非佛境地。  相似文献   
75.
文章通过对李商隐所处时世、身世及家世的分析,得出这三个方面促成了他悲凉、内向的性格和心态.并通过分析他的政治诗、咏史诗、爱情诗,进一步展现了李商隐的悲剧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诗歌所呈现出的朦胧、蕴籍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6.
浮世本来多聚散——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心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凄美的爱情诗融会了爱情经历、人生感受、政治理想,体现了李商隐所郁结的悲剧心态,揭示了李商隐清醒的理性精神与人生困境的矛盾所形成的迟暮之感、间阻之悲、追求幻灭的悲剧心态。李商隐的爱情诗歌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足以引领世人重温李商隐的生命体验,感受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7.
从审美视域解阐李商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商隐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改变了唐诗的审美方式 ,以心理世界为对象 ,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他的诗歌审美创作所遵循的不是自然逻辑 ,而是心理逻辑。心理逻辑演化中包含着缤纷的浮想和模糊的意念 ,泯灭时空间的界限 ,诗人的主体意味被裹和在意象层中。李商隐沉博绝丽的诗美风格 ,体现了情感的深沉内涵 ,弥漫着惨淡的色调。它的形成有多重原因 ,有时代因素 ,也有诗人独特的个体因素 ,从而构合为审美方式。因此 ,对于接受者来说 ,只能用其相对应的方式———审美的方式去体验、感应 ,才能解阐李商隐。  相似文献   
78.
个性心态在形成杜甫诗歌"真情"与李商隐诗歌"伤情"中产生过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个性心态的探讨是对他们诗歌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风格做更深层次探讨的基奠.  相似文献   
79.
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晶 《浙江学刊》2001,(2):124-127
李义山诗境的朦胧往往源自意象的微妙与多义.而"蝶"意象在其中又极要紧,隐喻着难言的感情和人生际遇,构成耐人寻味的诗谜.义山常以"蝶"喻心仰恋人又自比,融人生感慨于情爱写照之间,又以"韩凭化蝶"和"庄生梦蝶"之类典故向"外"、"内"两极延伸,写出人间悲剧和自我意识,企图消解平庸黯淡之现实与梦中自由的对立."身无彩凤双飞翼"、"粉蛾帖死屏风上"、"春蚕到死丝方尽"之类的殉情式绝唱,道出其柔弱爱情及理想的坚忍.义山诗形式的精致、意象的优美、想象的微妙、情思的隽永,也与蝶姿缥缈、蝶粉多彩、蝶翅扑朔、蝶身蜕化之类意象想象有关.  相似文献   
80.
李商隐诗歌类义词异文的普遍性与其诗歌大量存在的意象群相关。李诗中数目类异文一般表现为数量及日期的差别,包括与日期相关的数目类异文、非对仗位置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对仗观念影响下的数目类异文。方位类异文双方一般指向不同的方向或地理位置,体现出后世读者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探索。梳理和考察李商隐诗歌中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方位类异文,为李商隐诗歌异文的整体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