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用系统论方法对“李约瑟难题”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研究 ,主张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看作中国近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用系统的整体观及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这个子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及同社会这个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 ,多维度的探讨“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因素及其动态关系 ,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32.
李约瑟问题”的深层意义在于,在整个人类科学文化演进中,是局部的凸显和超越到整体的融合,人类认识的发展将愈益表征为一个互摄、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国哲学的当代走势,应当是在“科学与人文”相互和谐的全球化语境下,以现代化为我们主要的思考鹄的,形成中国特色的“综合创新”文化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3.
关于《九章算术》与近代数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的科学著作,无论从“科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着眼,都不能认其为“经验总结”、“非科学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也应是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婚恋观上同样有着与一般科学家不一样的创新意识。他与原配夫人多萝西六十多年的婚姻里,一开始就恋上了中国学者鲁桂珍。鲁的出现,使李约瑟的科研走上了不同于一般西方科学家的道路,于是就有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一部至今在世界上让人震惊的著作。1999年,李与鲁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选取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康熙皇帝治下繁盛背后却隐藏危机的清代中国,以同时期彼得大帝统治下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沙皇俄国为参照系,认为彼得大帝在俄国对东正教会的改革也为俄国接受西欧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扫清了观念障碍.而康熙的治国方略尊崇礼乐为体的儒教,很大程度上并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精神更多地只注重生产实践技术的运用,而忽略对数理思维等科学精神的追求,从而尝试从宗教文化价值的角度回答"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36.
37.
由于其理论视野的宏大性以及所表述内容的启发性,"李约瑟难题"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及激烈论争。值得人们思考的是,该论题表述何以会导致不同的认识及角度各异的解答,该论题的最终旨趣应当在问题自身还是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追问;该问题是限定在本体论的阐述上,还是基于问题存在的基础上通过方法论研究去追寻问题带给人们的认识价值。通过对中国近二十年在该问题上的相关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研究成果的定性定量分析,阐述了该问题表述所蕴涵的确定与不确定相统一的本质,进而探讨其研究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以及该研究转向所应当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38.
在中国,罗伯特·温德(Robert Winter)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几乎不被大众知晓。他曾与吴宓、叶公超、陈福田共事,闻一多、费正清、李约瑟引为挚友,一代学人季羡林、李赋宁、杨绛、何兆武皆曾亲炙其学。其学生也包括王佐良、许国璋、周珊凤等中国外文学界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9.
40.
关于自然科学素养。越是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是一个产生了四大发明的国度,是产生了蔡伦、张衡、祖冲之、毕升的国度。中国古代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农耕、纺织和酿造技术等,都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制度的压抑和科举制度的导向,重本抑末,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不提倡,不支持,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知识一直未能得以普及和长足发展,以致于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落后于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