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85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事项法是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教授提出的,是与传统价值法相对的一种会计方法。近年来,有许多文章从理论上对它进行探讨。本文以销售/收款过程实例说明事项会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不过,事项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信息事件上,所以本文将重点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事项会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2.
崔鹏云 《理论界》2008,(7):130-131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这与其早期的散文主张有密切联系。林语堂早期极推崇散文的幽默化,并形成一定的理论特点。林语堂散文幽默特征还可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找到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林语堂散文不仅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并且这种幽默散文观,不仅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而且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3.
董仲舒诠释<春秋>的具体思路是"析辞-解指-本事-原志".其中包括两个层次:以语言分析对文本进行诠释的"析辞-解指",以背景诠释、法则诠释和心理诠释对文本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诠释的"本事-原志".这一"以史释经"的方法将重点放在"经",往往是牺牲了史学的客观性以迁就经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4.
汉语文教育的特点取决于汉语文的特点。汉字、汉语、汉文有着不同于其他语文的个性特点,形成了汉语文教育的难点、弱点和重点。必须从汉语文这些特点出发,把优良的传统教育方法,成功的改革经验与现代科学的信息传导原理及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5.
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有着与其他文种截然不同的写作规范和格式。受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影响,众多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只涉及了行政公文,而忽略了党的机关公文。本文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最新规定和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首先,从内涵界定、历史轨迹、基本特征、文本释析、理论创新等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多视阈的研究。其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关系进行梳理和探究,尝试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基于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论述,党和学界当务之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梳理、界定和明晰,这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要,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7.
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构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立场坚守,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进步与繁荣应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提升.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就要合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国外社会科学资源、巧妙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不断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8.
59.
宁夏文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宏观视角,阐述其重要标志、历史契机和主要特征,对宁夏文化发展的思路做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0.
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学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任务。从唯物主义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独特的真理性存在——本质特征,何以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需的价值性判断和价值性实践——本质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共同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必然性联系和质的规定性表现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质的规定性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实践准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质特征决定本质要求,本质要求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外在化存在形式,二者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唯有让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真正“哲学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性认知的大众化和世界化,才能更有效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智慧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