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4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管理学   3095篇
劳动科学   676篇
民族学   606篇
人才学   739篇
人口学   204篇
丛书文集   5158篇
理论方法论   1163篇
综合类   11731篇
社会学   2780篇
统计学   879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1054篇
  2014年   2421篇
  2013年   1480篇
  2012年   1767篇
  2011年   2105篇
  2010年   2070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2289篇
  2007年   1684篇
  2006年   1336篇
  2005年   1140篇
  2004年   912篇
  2003年   922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593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徐乐仁 《晚晴》2020,(4):60-60
当城市霓虹闪烁,庚子的钟声敲响,无情的病魔让你和家人天各一方,你不顾多想,也无需商量,毅然出征前线抢夺生命的祈望。当新冠病魔肆虐,集结的号令吹响,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你无穷的力量,你坚定信念,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43.
4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汲取精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首先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然后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46.
法律承认对自然生态利益的保护,但不是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表现,而要通过人的传统法律权利作为间质,转化为人的利益加以规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态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对人的自由与理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47.
7世纪后,阿拉伯人逐渐从一盘散沙和蒙昧中走了出来,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了起来,阿拉伯意识渐渐在阿拉伯人中形成;后经数百年与入侵者特别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阿拉伯民族最终觉醒,形成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48.
市郊铁路与大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阐述了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在此趋势下市郊铁路在城市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引导作用。同时提出了在市郊铁路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9.
文章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有识之士和部分官兵所掀起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反战运动,是一支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抗日力量,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日人反战运动发生的原因、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0.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贵族青年知识分子 ,贾宝玉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不能摆脱阶级和出身所给予他的束缚 ,却又对此感到厌恶和不满 ;他既不能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同流合污 ,却又不能在另一个阶层———下层人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他仅仅是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多余人”。当然 ,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