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斯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32.
我推崇"人生史一这个概念."人生史"研究不怎么像社会科学,它肯定不同于量化研究,虽则相比更接近质性研究,却与之差异也大."  相似文献   
33.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的一次理论与实践尝试。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了解和把握其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儒家文化改造为核心,并力图实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西方民主科学的现代结合。这一取向实际上仍未逃出中体西用的改良主义窠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免失败的命运。然而,他在面对现代化时表现出的注重融合传统伦理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的思路以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努力,在今后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五四"时期,面对围绕儒家文化所引发的各种争论,梁漱溟以"有责任讲明孔子学问"之态度,对儒学宗教性问题和西化思潮做出回应。他重新阐释儒学性质,重新鉴定儒家文化的蕴涵与价值,并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路向中为儒学的复兴指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6.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为期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今天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吸收借鉴国内外乡村治理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乡村治理专家的思想智慧,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梁漱溟重视文化教育因素在农村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37.
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的教育家。他敢于对当时的教育体制提出质疑,提倡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化社会为学校,实行全民教育;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综合统一;主张创新教育。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8.
文化保守主义是伴随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反现代化思潮。它是一个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中国经历了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阶段。文化保守主义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随时代背景的变化作理论的调整,其中一次重大转折以从康有为的三世进化史观到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为代表,由政治的进路转向文化的进路、面向西学转向回归传统、进化论转向退化论、外王事功转向道德心性之学。这一次转向在总体上是一次倒退,但在某些理论问题上也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9.
农村问题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而当今农村不论行政管理、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都存在令人堪忧的问题,其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当年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从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了探索,其中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陈来 《浙江学刊》2005,(1):5-14
我在讨论梁漱溟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1975)的论文的结尾处曾说:"他的这种‘以事实证理想'的信念贯穿其一生,虽支持他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他的心理学之作,但实际上,其心理学部分的价值并不甚高,他的更重要的贡献可能仍是在其伦理学的一部分."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5页.本文即以其论伦理的思想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观察儒家传统对于现代性伦理的反应,最后则就其"他者"优先的伦理思想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