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适应国家和学术发展的战略需要,实行留美生公费制度。在梅贻琦、叶企孙等人主持下,在总结以往选派学生经验基础上,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进行制度创新:组成高水平考试委员会负责;面向全国,严格、公平招收高水平学生;设立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面向全国选聘高水平的理论、实践各有所长的数位导师,导师精心指导学生;规定学生国内实习,熟悉国家需要与学科前沿,为出国留学打好基础;留学门类科目兼顾基础与应用,既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又推动基础学科发展;可以延期、赴美兼及赴欧留学等灵活弹性的管理等,保证了这一选拔制度既适应国家、社会、学术发展需求,又在客观公正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清华留美公费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教育家梅贻琦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 ,具体分析了他对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理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深远影响 ,并研究了他在教育管理方面所提出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留学巴黎大学。曾翻译《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世界名著,并将《诗经》《楚辞》《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翻译成英法文字。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的行政化其实愈演愈烈,有真才实学的教授,越来越难以发挥聪明才智,而一些拥有权力和地位的大腕则把持了大学讲座的讲坛。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相似文献   
15.
简陋军校走出的战将如云去年十月,笔者到广东探亲,顺便去了一直想去参观的黄埔军校。同行的亲友也是点名要到黄埔军校,理由是:没到黄埔军校,等于没来广州。我们在地铁里转来转去,然后搭乘小车子到鱼珠码头,再坐轮渡才到黄埔军校。路程的确比较曲折。后来看资料说,当时之所以选址在这么交通不太便利的地方,是为了避开军阀的干扰。我原以为到了广州,黄埔军校就不远了,实际上还有这么远。在交通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在南京政府初期短短几年间崛起为世界级学府,其高速近代化进程始于罗家伦而成于梅贻琦梅贻琦洞悉中国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发展潮流,对接世界杰出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水准,整合各种资源,完成了办学体制的重大创新,建成了多科型综合性大学,迅速实现了各界期待的"建设杰出大学"的夙愿。作为后起的新兴大学,清华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而且超过了一些欧美名校。这是中国学人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浅论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是其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间,他大力倡导并努力实践通才教育思想,创造出清华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撂寻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取向,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梅胎琦通才教育思想的精神和实质,为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梅贻琦大学教育理念与我国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与梅贻琦的大学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的大学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和治校理念等四个方面对蔡、梅的大学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试图通过对两位校长的大学教育理念的传承关系及变化的研究,以期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与梅贻琦的大学理念在专识与通识教育、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办学自由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人生阅历、时代背景和学校性质是造成二者理念殊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谒荷塘月色     
正2014年初夏,我随湖北省民宗委组织的学习班来到清华大学学习,第一次见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第一次拜谒了清华园。——题记我从学校毕业后去教书,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从那时起,我就和我的学生一样,整个心都沉入到了《荷塘月色》的美境里——俨然高卓、沉静悠远、热烈中带着隐隐忧郁。在我看来,荷塘月色是世上最美好的诗意。可是,我却一直无缘与她相见。荷塘月色于我是一个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