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42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61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302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72.
73.
从唐代笔记杂纂看唐人婚礼,既承袭古代"六礼",又根据社会现实需要,有些新的变革.传统婚礼的形成、发展与流变,其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的宗法思想,是一种夫为妻纲、传宗接代的庆典.因而,婚礼中各种仪式活动也渗透着"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宗法意义.因此,本文以笔记杂纂为切入点,探讨以婚礼礼俗为代表的隋唐民俗生活,并基于此来讨论文学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02-106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由早年的奇崛生硬变为平淡而山高水深。他是如何实现这种风格转变的,其创作思想的变革又是什么?至今未有合理的解读。事实上,北宋绍圣后,黄庭坚援书入诗,采用书法中"为画满纸"的方法创作。"为画满纸"意含"不齐之齐"、"意脉贯注"、"纵横有象"三法,此三法可纠正其绍圣前诗歌雕琢生硬、笔意断裂、迟钝腐陋等弊病。黄庭坚晚年诗歌的"为画满纸",矫正了白居易、李白、苏轼、张耒等诗歌章法结构率意单一的弊病。南宋后,杨万里、刘克庄、方回、元好问、赵孟瞓等晚年的诗歌创作,都延用了黄庭坚的"为画满纸"法,来纠正自身早年集古诗所致生硬雕琢之弊。  相似文献   
7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决定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借助商业、旅游的手段,创建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体系。将当代的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发展理念相结合,期望能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76.
谭洁 《创新》2014,(4):116-1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广西自治立法权。由于习惯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要充分体现民族地方特色,以便使所立之法易于让当地老百姓接受,产生良好的法律实施效果,因此广西壮族习惯法是广西自治立法的重要参考。壮族地区的树崇拜、三月三歌圩、社公节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7.
78.
洛川蹩鼓是陕北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附宗教活动流传至今,它在形态演变与社会进程中承载着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的功能.陕北蹩鼓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对于弘扬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钟慧莹 《职业》2016,(14):152-153
中华美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永恒魅力,并影响着包括高职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未来将成为职业人的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近年来相关院校职业素质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柑橘春节民俗展现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互相扶持的和谐交往方式为例,探讨借助中华美俗培育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0.
网络民俗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兴的民俗文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拜祭、在线祈福、网上占卜;其显著特征显示为:网络民俗的主体构成以都市居民为主,传播时效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异常快、覆盖区域特别广,参与方式便捷、简单、环保,民俗内容具有共通性;其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调适、传承、环保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