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 ,《三部曲》是作者获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从社会层面和哲学思辨层面探讨处于历史文化转型期下的《三部曲》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92.
中东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思潮。它的兴起与西方在当地的殖民活动密切相关。殖民活动导致了民族主义在中东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主义活动则促成了殖民活动在中东的终结。民族主义在中东各伊斯兰国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其复杂性是由历史和现实交织而成的。作为文化思潮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东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民族主义的理念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有力地支持了中东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直接引导了中东地区的民族民主和自由独立的解放运动,推动了中东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93.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一种伦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学视角下,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的道德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爱国主义作为道德范畴,是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实践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四种因素构成的。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道德实践,体现在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活动中。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辨析二者之异同有助于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4.
郭若平 《东南学术》2007,(1):158-168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之历史例证,但更重要的是,该运动的历史叙事结构蕴含的民族主义因素,足以构成人们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存在的不证自明的认知理由。然而,非基督教运动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就由民族主义所促成;相反,征诸史实,非基督教运动通过各类方式,反而建构了民族主义。因而,以民族主义表述非基督教运动,远不如以后者表述前者来得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995.
近代“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新“十字军”东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西方侵略对于下层社会而言,感觉最强烈者是教会势力的扩张。几十年的反洋教风波,一方面使民众通过对清廷的亲和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民众意识框架内渗入了近代国家观念,原有的“天下观”开始动摇。乡村民族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又充斥着落后的排外主义情绪,它是近代民众思潮的主导意识之一。只有恰当地把握它,方能深入了解近代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马建忠的主要事迹进行评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更多马建忠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997.
998.
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共识是明显的:极端的宣泄为了逃避劳累和责任,因为把责任推给外在是容易的。但要分析“民族主义的高扬和得到普遍响应是因为一种非常真实的焦虑感”。更多地是出自防卫的潜意识,存在普遍的社会起源.是比较困难的。毋宁按照理性程度将其分成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前者承认自己的弱,却拒绝别人的强,把痛苦简单归结为单向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史诗《埃涅阿斯纪》既体现了屋大维时期所提倡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又充满着诗人维吉尔疑虑不安的忧郁情调。主人公埃涅阿斯的英雄主义不仅表现为建功立业的民族主义精神,而且反映了他悲天悯人的宽厚胸怀。  相似文献   
1000.
辛亥革命前,一部分革命党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将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在内的广大疆域排斥在中国领土之外,只想在汉族传统疆域十八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十八星旗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这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受阶级、思想的局限性使然。虽然它与“五族共和”的精神相悖,但在当时十八星旗仍然起到了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巨大作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