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88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在国家主流声音与特殊民族政策的空隙里,闻捷的诗以把国家意识形态“人情化”、“异域化”、“陌生化”的文化策略,获得了审美的“合法化”,从而成为当代文学重读中真正的常青树,并为我们重返“十七”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的洪水神话对人类学族群认同研究的作用为例,说明民间文学作品对人类学研究的作用.指出,由于民间文学收集整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它作为人类学研究资料具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艺术演绎作品兼具民间文艺和演绎作品的双重特性,造成版权保护上的困境。破解该困境的路径在于:从类型化视角着手,将民间文学艺术演绎作品类分为原生态式和再生式演绎,并配套相应的独创性标准。同时,在使用演绎作品需取得原作著作权人的许可时,实行“双轨制”模式,即涉及民族文化类的以特定的民族组织为授权代表,其余则以专门机构为代表。最后,民间文学艺术演绎作品的惠益分享应以文化接续发展为上位价值,并不能完全以市场化进路为指导目标,通过构建合理的版权保护体系,促进民间文学艺术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哈萨克民间文学中的四畜保护神历史演变和来源。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度,如何保护"民间文学艺木表达"是一个极为复杂且争议较大的问题,以致我国的相关立法仍面临窘境.是否需要对民间文学艺木表达提供著作权法保护以及如何提供保护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点.对此,我们需要厘清相关概念,在正确认识我国面临的立法困惑的基础上,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与著作权私法保护的协调性,结合对著作权法的适当调适,以积极探索并选择更合理的民间文学艺木表达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需求的不同的文学样式.本文拟用文化分层的方法研究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以及两者的关系,即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放入文化的四层次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中的心态文化层进行理解,进一步将两者分别归入心态文化层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确认民间文学自身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建设和观念成熟的进程来看,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所展现出来的俗文学理论的成熟和体系的完整,明显受到胡适《白话文学史》、王显恩《中国民间文艺》、洪亮《中国民俗文学史略》和陈光尧《中国民众文艺论》等著作的影响。在从"民间文学视野里的俗文学"走向"俗文学视野里的民间文学"转变中,他们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02-108
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网络民间文学以其充满活力的文艺实践重构了时下文学发展的版图格局。新的问题域与文学场要求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亟需进行理论建构与创新,以实现文学研究与文艺实践的同频共振。网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在数字媒介时代的新形态,其对传统民间文学予以了一定的颠覆解构和深化超越。网络民间文学这一研究视角和分析路径对于我们认识、理解、把握网络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联系会通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也为我们在民间文学领域更加深入地走进微观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演进交融,形成了具有乡土区域特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中民间谚语的发展与互动极有特色,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