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8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677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178篇
人才学   19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877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5367篇
社会学   552篇
统计学   12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55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02.
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felt and found universally, and sexism in language is no exception. Sexist languages exist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n analysis of linguistic sexism will promise us the assumptions that language is emblematic of and constitutive of soci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103.
当今中国,汉语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语言文字的使用陷入混乱,已经成为影响一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4.
近代汉语特殊判断句“S(+是)+N(的)+便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开始,汉语新出现一种介绍人物姓名、身份、职业、籍里等的特殊判断句"S( 是) N(的) 便是"(N代表名词表语).文章从语法、语义、语用、用词搭配等多方面分析了这种特殊判断句所具有的固定性的特征,认为这种特殊判断句是一种形式上高度格式化的主要用于自报家门的舞台语言.在这种特殊判断句的来源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这种特殊判断句不是汉语与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的判断句相融合而产生的叠加式,它的出现主要是历史继承和汉语自身随戏剧文化等因素影响而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英译汉是以汉语为目的语,英语为源语,把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反映给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群。因此,英译汉是在对英语原文具体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基础上,用汉语进行“表现”、“再创造”的“转达”和“创造”活动。汉语作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一种语言,有它自身的特征和表情达意优势,尤其表现在它蓬勃的生命力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上。本文主要讨论在英译汉活动中,汉语作为译入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优势。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利用Virasoro型的对称代数的两种具体的实现获得了各种2 1维具有无穷维Kac-Moody-Virasoro型李代数的不变方程。一些熟知的高维可积模型例如KP方程也被给出。  相似文献   
107.
乔姆斯基提出句子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学说。王希杰又发展为汉语复合词也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汉语谐音趣难词这两种结构不一致的情况更复杂,是对王先生论述的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8.
英汉颜色词的词法结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词法结构 ,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汉语的构词方式要比英语丰富得多 ,灵活得多。这也反映了汉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要比英语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09.
在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综合课中,交际教学法的使用具有高效、适时和不可替代性,突现出学生主体在接受交际教学中的优势和效能。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必须注重其实现途径与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0.
《释名》中有的词,《汉语大词典》虽予以收录,但未释该书用例之义。现试举数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