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9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释奠礼是在学校内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仪式,是我国古代官方学校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源于先秦,发展于汉魏六朝,到唐朝时期基本完善。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在这一象征着国家尊师重教仪式的发展过程中,师的政治地位呈下降之势:由师者不臣到师者亦臣。这是由皇权在教育领域内强化集权、儒学主导地位丧失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2.
高小岩先生自题斋室日"苦乐轩",这应当说是一位九旬老人对一生甘苦的自嘲,也可以说是他献身书法事业一生经历的总结.高先生九岁从父习书,从魏书《张猛龙碑》启蒙,继而临习了大量有代表性的汉魏碑帖,到老年又倾心于《崔敬邕墓志》和《石门颂摩崖石刻》,汉隶结体工整,用笔圆转、端庄雄厚的特点与魏碑(尤其是《崔敬邕墓志》)的疏宕平整、纵横佼转又不为法度所拘的特殊韵味,在高老的书法中得到高度的和谐统,形成了既不同汉碑,又不同于魏碑,严谨而又萧散,凝重而又空灵,疏宕平实、端庄宽博的独特艺术风格.<作者简介>=高小岩,字谦斋,1919年3月生于山东潍坊.生前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儒学年鉴》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山东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及青岛市两级书协名誉主席、青岛中山书画院院长,并曾任第6-9届青岛市政协委员,其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第1-6届全国书展和国内外展览百数十次,多被收刊专辑.1981年随青岛市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出席下关举办的"中国展",1992年、2000年和2004年先后三次应邀访台文化交流,在台湾举办个展4次联展2次,1998年3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书艺生涯70年纪念展",2001年秋在潍坊举办了"高小岩祖孙三代书法展",2006年6月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华夏魂·父子书法展".自1989年始先后出版了《高小岩书法集》、《高小岩魏体成语字帖》、《华夏魂·高小岩、高篪书法集》、《孔子事迹图图解》等作品集.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国务院、周恩来纪念馆以及中央文史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府、青岛市府和各省市文史馆博物馆等收藏.  相似文献   
73.
乐由于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在上古至汉魏之前的艺术审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应其他审美客体也受到社会功用的羁绊.汉魏之际艺术审美发生了转变,审美视角呈现多元,个体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视角受到了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得到了充分重视.魏晋名士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文学与音乐关系的理论探讨、声乐享受的泛滥都受到了这一时期审美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汉廷乐制崩坏,乐官、乐工、乐器等多亡于战火,幸存者也流散四方。官渡之战后,曹操平定北方,流散四方的乐官逐步回归中原。随着杜夔等音乐人才的回归,曹魏音乐官署与乐制得以重建。这一时期的宫廷音乐有雅俗之分,并互相竞胜。曹丕之后,俗乐占居优势地位,逐步取代先秦古雅乐,形成混同雅俗的新雅乐,并用于元会等重要礼仪场合。汉魏之际乐官的迁徙、分化及竞胜直接作用于音乐,对当时音乐中心的转移、音乐官署的兴废、音乐曲调的变化、雅俗乐地位的消长等有着显著的影响。乐官的回归中原、音乐官署的重建,促成了雅乐、俗乐歌辞创作的兴起和建安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75.
建安时期是汉语语音由上古向中古的发展演进期,这一特殊时期的语音特征是复杂纷繁的.本文通过对汉魏诗坛领袖曹操诗歌用韵的分析,对当时各韵部的分合情形进行了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76.
在重视古今问题的中国古人那里,作为文化观念内容之一的古今观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学观念并进而影响其文论思想,这种影响可以在古今观影响文论的具体方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古今观一方面标识着时代的文化取向而为文学批评的进行设置了文化背景,同时它对文论的影响还在于古今观念下处理古今关系的思维习惯同样被贯彻到了文学古今问题的探讨上,故而实际上影响着文论思想。而古今观与文论在继承、发展问题上的关涉又必然导致前者对后者在具体内容层面上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77.
[摘要]汉魏六朝仙道诗不仅是中国仙道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一代文人追求自由的梦想,在想象的彼岸世界中任意翱翔。其中所用意象之丰富,所造意境之美幻,殆无出其右者。而在这些意境的背后,又藏匿着诗人们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通过对其的透视,我们或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8.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是晚清吴汝纶据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删选而成的一部大型诗文选本。该书的编选与刊刻均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该书于其任教直隶保定莲池书院期间编选而成,编选动机源自维新变法前后吴汝纶对中学存亡的深刻思考。该书在民国初期的刊刻出版与桐城末派大护法徐树铮对自我权力的维护有直接关系。该书在校勘、圈点、评注等诗文评点中,体现出编选、刊刻者强烈的流派意识,显示出桐城派传统的传承性。该书对汉魏六朝诗文的认可、推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桐城派固守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体系。该书吸收曾国藩、方东树二人的诗学观念,以气势、情韵论诗与文,发掘汉魏六朝诗文的劲健、华妙之美,呈现出晚清桐城派独特的“六朝想象”。  相似文献   
79.
张说是推动七言歌行由初唐婉转流丽的风格向盛唐拗峭劲健的风格过渡的桥梁式人物。他对七言歌行的贡献不可小视。文章从题材、情感、所势、声律、句式、结构几方面论述了张说对唐代七言歌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汉魏六朝是辞赋创作高度发达的时期,禽鸟赋作为其间咏物小赋的一支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无论是对意象的继承和创新,还是对题材、主题的发掘,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这一时期的文人集团活动为主的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禽鸟赋创作具有明显的类型化趋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禽鸟赋创作的题材、主题和表现的手法;而诗赋合一的创作身份和态度也造成了禽鸟赋与禽鸟诗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